[6]陈寅恪。陈寅恪诗集[M].陈美延,陈流求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7]胡适。治学方法[A].胡适演讲论集(一)[M].台北: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4. [8]王汎森。民国的新史学及其批评者[A].罗志田。20世纪中国的学术与社会·史学卷(上)[C].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9]柳诒徵。弁言[J].史地学报,1921,1(1)。 [10]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J].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28, 1(1)。 [11]佳吉。史学年报回顾录[J].史学消息,1936,1(1)。 [12]史学年报·发刊辞[J].史学年报,1929,1(1)。 [13]现代史学·发刊词[J].现代史学,1934,(1)。 [14]史学·发刊词[J].史学,1930,(1)。 [15]陈垣。日本文学博士那珂通世传序[J].史学丛刊,1931,1(1)。 [16]胡适。科学的古史家崔述[J].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1923,1(1)。 [17]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J].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1923,1(1)。 [18]陈垣。中国史料的整理[J].史学年报,1929,1(1)。 [19]周一良。大日本之史学[J].史学年报,1935,2(2)。 [20]日本研究?卷头语[J].日本研究,1930,2(1)。 [21]周予同。五十年来中国之新史学[J].学林,1941,(4)。 [22]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中译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