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跨文化分布遗物研究论纲(3)

三、余论
    研究跨文化遗物时,一定要把仿品辨认出来,否则将作出不正确的推论。自然科学家为考古学家解决遗物产地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现在不具备大规模地开展科技考古的条件,自然科学也未必能够解决所有遗物产地问题。因此,考古学家应该尽量用自己擅长的遗物形态分析方法解决分辨真品和仿品的问题。
    有些学者习惯于在空间跨度很大、时间差也很大的框架内探讨跨文化遗物分布及其意义,这类研究无疑能够发现器物位移或者技工位移方向,但是更多的时候会陷于无法解决时间差过大的苦恼之中。因此,跨文化遗物分布研究应该在一个时间跨度不长、空间跨度也不很大的框架内进行。
    还有一个情况也要注意,日本民俗学家发现日本的照明用具经历了下列变化:古代使用松枝火把,稍后改用动植物油灯,再后来改用汽灯,现在都市使用电灯。他在调查中还发现,离都市不远的农村使用汽灯,离都市远一些的农村使用动植物油灯,而偏僻的农村居然还在使用松枝火把。换句话说,离都市越远,使用的照明用具越古老(12)。这个例子说明虽然照明用具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但是使用照明用具存在严重的地域性差异,不同地区利用、接受新型照明用具的速度不同。从中可以联想到,同型出土遗物中不同式的器物虽然存在早晚关系,但是在经历了一个时期以后不同的式可能共存并变成地区差异。
    我们相信随着跨文化分布遗物研究的逐步深入,将推动不同文化关系的研究,并有利于结合人文地理学考察古代聚落之间的信息流、物质流和人口流,把遗物分布研究深化为探讨聚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重构过去社会面貌提供依据。
    注释:
    ①小野昭:《分布论》,《日本考古学を学ぶ》(第1卷),有斐阁,1978年;佐原真:《分布论》,《岩波讲座日本考古学研究の方法》,岩波书店,1985年。
    ② 俞伟超:《楚文化的研究与文化因素的分析》,《什么是考古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李伯谦:《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第297页~299页,科学出版社,1998年。
    ③ 康渝生:《论比较方法的内在机制及其科学原则》,《学术交流》1988年第6期。
    ④ 黄建秋:《良渚文化玉器纹样研究》,《东亚玉器》,香港中文大学,1998年;《良渚文化治玉技法的实验考古研究》,台湾大学、台北博物馆主编:《中国古代琢玉工艺》,台北博物馆,2003年;《良渚文化玉琮研究》,《庆祝安志敏教授八十寿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2005年。
    ⑤杨式挺:《广东史前玉石器初探》,《东亚玉器》Ⅰ,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1998年;《东亚玉器》Ⅲ图版156,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1998年。
    ⑥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良渚文化玉器》,文物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0年。
    ⑦ 蒋素华:《江苏阜宁陆庄出土的良渚文化遗物》,《东方文明之光良渚文化发现60周年纪念文集(1936~1996)》,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
    ⑧ 佐原真:《分布论》,《岩波讲座日本考古学研究の方法》,岩波书店,1985年;日本考古学家都出吕志勉认为,一个陶器样式被分成几个小的地域性小样式,相当于制陶的女性日常移动的范围即通婚圈的主要范围。
    ⑨ 刘晋祥:《大甸子墓地乙群陶器分析》,《中国考古学研究》,文物出版社,1986年;刘观民:《不同文化之间特征品交叉现象释例》,《中国考古学论丛》, 科学出版社,1995年。
    ⑩佐原真:《分布论》,《岩波讲座日本考古学研究の方法》,1985年。
    (11) 孔祥星、刘一曼:《中国古代铜镜》,第109页,文物出版社,岩波书店,1984年。
    (12) 佐原真:《分布论》,《岩波讲座日本考古学研究の方法》,岩波书店,1985年;柳田国男:《実験の史学》,《定本柳田国男集》第25卷,第512页,筑摩书房,1964年;牧田茂:《生活の古典》,角川书店,1952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