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孤本《昭阳郑氏谱》的学术价值(2)


    板桥祖母
    郑板桥《乳母诗》的小序中,提到“先祖母蔡太孺人”,与《谱》云板桥祖父郑湜 “娶蔡氏”,相合。
    板桥父
    杨荫溥藏郑板桥墨迹中,提到“父立庵先生”,今据《谱》所云“立庵公:讳之本, 号梦阳”,“廪生”,“生于康熙癸丑年十月初四日未时”,可补文献之不足。
    板桥母
    板桥《七歌》云:“我生三岁我母无”,“思我后母心悲酸”。杨荫溥藏板桥墨迹云 :“板桥外王父汪氏,……生女一人,……即板桥之母也。”板桥《焦山双峰阁寄舍弟 墨》中提到“郝家庄”、“郝表弟”等,与《谱》所云郑之本“娶汪氏、郝氏”,相合 。汪氏是板桥生母,郝氏是板桥后母。
    板桥叔父、堂弟
    板桥《七歌》云:“有叔有叔偏爱侄”。据《谱》,郑湜 “生子之本、之标” ,郑之标“生于康熙乙卯年二月十一日巳时”,“生子墨”,郑墨“生于康熙丁酉年八 月十一日”,可见郑之标四十三岁才生子郑墨,四十三岁前无子,自然对板桥“偏爱” 。
    据《谱》,郑之标字省庵,“娶江氏”,“殁于雍正七年三月十八日酉时”,郑墨字 克己,“号五桥”,“文庠”,“娶陆氏”,“殁于嘉庆戊午年”,寿八十二岁”,可 补文献之不足。板桥《怀舍弟墨》云:“我无亲弟兄,同堂仅二人”,与《谱》相合。
    许莘农藏板桥临《兰亭序》拓本,有郑銮跋云:“板桥世大父生于康熙癸酉十月廿又 五日,殁于乾隆乙酉年十二月十有二日”,与《谱》相合,但《谱》多:生于“子时” ,殁于“未时”,较详。板桥《怀舍弟墨》云:“我年四十一,我弟年十八”,与《谱 》相合。
    板桥妻、妾
    板桥《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中,提到“二妇人”,一是“郭嫂”,另一是“饶 嫂”。泰州博物馆藏板桥家书中,提到“二位奶奶”,一是“郭奶奶”,另一是“饶奶 奶”。据《谱》,板桥“娶徐氏、郭氏,侧饶氏。”徐氏早亡,郭氏是继配,饶氏是妾 。上海博物馆藏板桥墨迹,叙述他与饶五姑娘结合经过。
    板桥子、嗣子
    板桥有《哭犉儿五首》,与《谱》云“生子犉夭”,相合。
    郑銮提到“叔父田”。据《谱》,郑田“字砚耕”,是板桥“嗣子”,“生于乾隆甲 戌年十二十月十八日卯时”,可见板桥比郑田大六十二岁,是他在已无生子希望的晚年 收养之螟蛉,七十三岁他就死了。
    板桥女
    故宫博物院藏板桥画兰,题云:“乾隆戊寅,板桥老人为二女适袁氏者作。”与《谱 》所云板桥“女三:一适赵,二适袁,三适李”,相合。1936年上海的一个小书店-- 中央书店,排印了一册《郑板桥家书》,载板桥书信六十二通,其中十六通是从刻本《 与舍弟书十六通》抄来的,四十六通是浅薄文人伪造的。如云“陆婿”云云,与《谱》 不合,就是不明了板桥家世而露出伪造之痕迹。
    
    方浚颐等《续纂扬州府志》卷九《人物志一》略云:“郑銮“燮从孙”,“咸丰三年 ,……卒,年七十二。”据《谱》,郑銮“生于乾隆癸卯年九月廿四日寅时”,地方志 所云卒年有错误。《谱》中记载郑銮家世,可补地方志之不足。
    《续纂扬州府志》卷十三《人物志五·文苑》略云:郑鋐 “工画兰竹石,得其伯祖板 桥大令法。咸丰六年,……死,年七十六。”与《谱》所云郑鋐 “生于乾隆辛丑年二 月十七日寅时”,相合。《谱》中记载郑鋐家世,可补地方志之不足。
    还要说明一个重要的情况。《谱》云:郑重一、重二兄弟“名、号、配、出俱不能详 ”。郑从宜“闻系重一公子”,“生、卒、坟墓俱不能详,无谱之故。”既然郑氏已经 明言,从苏州“播迁”到兴化之前的家史,没有谱牒记载,只能是一片空白。今天我们 研究郑板桥家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才是科学的态度。明确了这个前提,才能 正确对待以下问题。
    (1)《后汉书》卷三十五《张、曹、郑列传》:“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又志 二十二《郡国志四·青州·东莱郡》刘昭注引晋伏琛《三齐记》:“郑玄教授不其山, 山下生草大如,叶长一尺余,坚刃异常,土人名曰康成书带。”郑玄是东汉经 学大师。其后姓郑的人,不论是不是郑玄的后裔,常用“书带”之典。清浙江省杭州府 钱塘县人郑江,室名“书带草堂”,便是一例。兴化郑氏也称“书带草堂”。在没有考 出高密(清属山东省胶州直隶州)与钱塘、兴化三郑氏血缘关系之前,不能误认为钱塘郑 氏、兴化郑氏是郑玄后裔。
    (2)郑思肖,字所南,南宋遗民,善画兰竹,板桥对他很崇敬。扬州博物馆藏板桥墨迹 ,题云“平生爱所南先生及陈古白画兰竹”,可以为证。板桥有一方“所南翁后”图章 ,用意在于表明艺术继承,不能误认为板桥真是郑思肖后裔。请看故宫博物院藏板桥墨 迹上的题识:“郑所南先生墨竹一卷,题咏甚富,古岩王先生录而藏之有年矣。乾隆七 年见板桥画竹,谬奖有所南家法,不愧其子孙,命作长卷。……扬州秀才板桥郑燮记。 ”郑思肖是连江人(清属福建省福州府),板桥特别标出“扬州”,表示不是其“子孙” 。
    (3)《板桥诗钞(潍县刻)·家兖州太守赠茶(讳方坤)》云:“头纲八饼建溪茶,万里山 东道路赊。此是蔡、丁天上贡,何期分赐野人家!”郑方坤是清福建省建宁府建安县人 。他从福建寄茶到山东,送给板桥品尝,板桥赋诗致谢,所谓“家”,指同姓郑,不能 误认为板桥与郑方坤有血缘关系。
    (4)唐白行简《李娃传》云:“有常州刺史荥阳公者,略其名氏,不书。”这篇传奇, 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很大,后人据以敷演为戏曲,并赋予《传》中女主人公李娃以李 亚仙之名、男主人公荥阳生以郑元和之姓名。据《太平寰宇记》,“荥阳郡四姓:郑、 毛、潘、杨。”既然有四大姓,一定说传奇的男主人公姓郑,是理由不足的;名元和, 更是捏造的。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只说《李娃传》“言荥阳巨族之子溺于长安倡女李 娃”,未说姓郑名元和,这是科学的态度。板桥《道情十首》的开场白:“我先世元和 公公,流落人间,教歌度曲。”不过是文艺作品中的虚构,不能误认为板桥是《李娃传 》男主人公之后裔。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