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以后,苏联史学对我国的影响很大,一个较流行的体系是按社会发展形态进行历史分期,以“先进”地区或国家进入某一新阶段为断代。如封建社会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开端;资本主义社会始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社会以1917年“十月革命”为起点,逐一叙述各地区各国或各民族的历史。吴于廑教授参与编写的4卷本《世界通史》,就是沿用这个体系。世界历史不能简单地看做是各地区各国各民族历史相加而得的总和,要从全局考察世界历史,必须摆脱沿袭已久的这个旧格局,即将分期的各国历史汇编改变为综览世界全局、从全局考察世界历史的演变过程。他的这种看法实际上是把历史观和体系两者从总体上提出并加以解决。这里,他提出的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在世界史研究中存在的一个根本缺陷,是关系世界史学科能否成为科学的一个根本问题。这对于世界史学科是一场根本性的改革,是使世界史成为真正的科学的一场变革。他认为,考察和研究世界历史,不能以逐个考察世界的各个局部为满足,更为重要的,是应当考察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怎样打开彼此的闭塞,怎样在愈来愈大的范围内相互交往、接触,最后怎样汇合为紧密联系的世界历史。他说,世界历史是长卷的江山万里图,没有全局在胸,画不成这样的长卷。他把世界历史比喻成长卷的江山万里图,是何等形象!又何等深刻!他要求历史学家从总体上来认识和把握世界历史,从全局来考察和研究世界历史。 在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论述的启迪下,经过长期深刻的思考,逐渐形成吴于廑对世界 史学科的系统看法(详见《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第1期李植垚写的《无私奉献 开拓 进取--深切怀念吴于廑老师》)。吴于廑老师关于世界史学科的对象、范围、主题、 途径、主线和研究方法的一系列看法构成他创导的世界史观的基本点,它的核心是如何 从全局上说明历史怎样发展为世界历史,因此,可以称之为整体世界史观。 为了实现这一设想,他亲自组建了武汉大学15、16世纪世界史研究室,接着又建立了武汉大学世界历史研究所。他和他的助手及学生们以15、16世纪世界历史为研究的突破口,对世界历史上这一转折时期从多方面进行探索,先后出版了《15、16世纪东西方历史初学集》(共3本)。他主编了国内第一部历史专业用的《大学世界历史地图》,从文字与地图的有机结合上向读者形象生动地展示世界历史的总体行程。他亲自对历史向世 界历史转变中若干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系列研究,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共4篇,第 5篇因突然病逝未能写成),并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撰写了总条目《世界 历史》。这些鸿篇巨制不仅透彻地阐述和运用了他的整体世界史观,并勾勒了世界史发 展的蓝图,形成了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对世界历史的系统看法,初步形成了他 的学术思想体系。他与齐世荣教授共同主编的《世界史》6卷本已出版。可以说,他倡导的整体世界史观和勾勒的世界史发展蓝图,从根本上否定了多年来在国 际史学领域盛行的西欧中心论和世界史就是国别史地区史汇集的旧体系,展现了世界史 研究的新视野,开拓了世界史研究的新途径,开创了世界史研究的新局面。他的史学思 想和实践反映了当代世界史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并走在国际史学的前列。因此,他不仅 在国内世界史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外也受到同行的高度重视。由于他对我国世界史 学科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同行公认为是我国世界史学科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 原文参考文献: [1][英]赫·乔·韦尔斯。世界史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 [3][英]阿·汤因比。历史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 [4][美]勒·斯·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下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5][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6][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7][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8]吴于廑。吴于廑学术论著自选集[C].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9]李植枬。无私奉献 开拓进取--深切怀念吴于廑老师[J].史学理论研究,1994,(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