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西夏石窟研究赓续前行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7:11:0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张春海 参加讨论
对于敦煌石窟研究来说,西夏时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阶段。在当前敦煌西夏石窟的研究中,学者们努力从各种资料中寻找新线索。 风格独特 内容丰富 在西夏时期,敦煌除闻名中外的莫高窟之外,还有安西县的榆林窟、东千佛洞和肃北县的五个庙石窟等。这些西夏石窟在敦煌石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风格独特、内容丰富等特征受到学者关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榆林窟第3窟的壁画中,出现了唐僧取经图。图中玄奘和悟空师徒二人双手合十望空礼拜,身后立着一匹白龙马。这是西夏画家别出心裁的独创。在学者看来,榆林窟的西夏壁画丰富多彩,甚至可以补充莫高窟的不足。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荣新江表示,榆林窟的西夏壁画,可以说是敦煌壁画中西夏时期的代表。除了继承敦煌壁画的主题和技法之外,它还吸收了宋朝的白描人物画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并为莫高窟和榆林窟元代壁画的某些技法打下了基础。 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敦煌西夏时期石窟的研究,是敦煌学、敦煌石窟艺术史研究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中国艺术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1964年,由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前身)和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共同组成敦煌石窟西夏调查研究小组,对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的西夏洞窟进行系统考察。经过3个月的实地考察,该小组将莫高窟、榆林窟西夏洞窟的数量从之前的几个更新为80多个,大大改变了对两窟群洞窟布局的认识。 数十年来,敦煌西夏石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绩。不过,研究敦煌西夏石窟,所面临的困扰之一是该时期晚期敦煌石窟的分期、断代的问题。由于文献资料稀少,加上敦煌地区在晚唐宋初时期民族成分复杂等多种原因,晚期敦煌石窟的分期、断代非常困难。有时,对于同一个石窟,在学术界存在着其属于回鹘、西夏、元代等不同观点。这一时期石窟的分期断代研究存在着很大局限性,缺乏比较研究。只有厘清相关问题,才能为回鹘石窟艺术、西夏石窟艺术,乃至元代石窟艺术的鉴定建立一个坐标。可以说,就晚期石窟研究而言,石窟的断代是一个瓶颈,也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探讨石窟营建史 在对敦煌西夏石窟的研究中,由于受历史文献资料、洞窟文字资料的局限,又缺少供养人画像资料的佐证,再加上石窟图像资料信息解读的诸多瓶颈等因素,学术界长期以来对这一时段的石窟营建史研究并无太大的进展。有学者表示,如果仔细考察这一时期的洞窟,其实可以看到一些基本的营建特征,学界可以依此对敦煌西夏石窟的营建史展开新的探讨。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沙武田认为,在西夏时期的石窟营造中,莫高窟更多地延续了传统曹氏归义军艺术和沙州回鹘艺术,但是以重绘壁画为主体工程。而壁画题材与图像内容的简单化处理,加上供养人和相关文字信息的有意缺失,并考虑重修前期洞窟的时代选择性,我们可以看到西夏沙州洞窟集体营建的特征,这一特征应与敦煌传统世家大族在西夏时期整体衰败有关。 沙武田提出,这一时期的石窟营造,在榆林窟和东千佛洞则表现出以歌颂党项人为主的营建功德行为。党项人努力在瓜州地界对汉传佛教、外来回鹘宗教等经典与信仰进行融合,同时又引入了同一时期来自中原、回鹘、辽等地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让我们感受到西夏时期石窟营建中独特的一面。 记者 张春海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聚焦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方法论探索
- 下一篇:大数据技术推动史学生态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