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历史视野下的“三农问题”(4)


    就“三农”问题的研究思路、实质、演变趋向与解决办法,学者们还谈了总的看法。 南开大学王先明教授在论文《历史学视野下的“三农”问题--历史的沉积与现代趋向 》中指出,“三农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现实问题,而根本上也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在 30年代,《东方杂志》关于乡村问题关注的历史演进其实也是乡村社会变迁的历史记录 。虽然表现形式不同,时代特征有别,但根植于农村、农民、农业所形成的“三农”问 题对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制约,却有着惊人的“历史相似”。困扰当代社会发展的“三 农问题”有着近代以来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的线索。当然,也是近代历史进程中人们 所曾着力解决的问题。近代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凸现可以说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乃 至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出现的历史主题。现代化过程中的乡村问题,必然是超越乡村本 身的问题。回观历史,并将当代“三农”问题置于近代历史进程中审视,才能够厘清其 形成、演变的趋向,也才可以认清其时代特征。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庄维民则在《对 农村问题的实质、缘由、出路》一文中,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的困顿问题谈了自己 的看法。他认为:近代以来,人们始终围绕着地权问题在争论。80年代的土地承包责任 制,在一定程度解决了的土地产权问题,使农业生产在一段时期内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 头。但这一发展并未得以持续,20年以后,农村的各种矛盾再次凸现。因此,农村问题 的实质并不在于地权问题,也不在于采取何种措施减轻农业负担,保护农业的发展问题 ,而在于如何改变农业物质文明系统,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身分地位的问题。他提出解 决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加速城市化发展,以城市文明系统改造农业文明系统,“消灭 农民”,终结大部分农民的现状。他还强调研究农村历史应从长时段宏观的眼光看待农 业物质文明,追溯农村问题的各种诱因,探寻对农村问题起作用的决定性因素。
    将人类学、社会学的方法引入历史学科在史学界已达成共识,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兰 林友在其提交的论文《文献“田野”与田野工作学科互渗的方法论意义》中:结合个人 对乡村社会的实地考察经验,谈了文化人类学及田野方法与历史文献学互相渗透的意义 。他认为:人类学是从共识的角度来认识所研究的对象的,但在田野实地考察地基础上 ,利用文献资料进行历史的分析,才能更清楚地观察出社会发展的轨迹。因此,只有共 识与历史的结合,两种研究方法互相渗透,才有更强的对比效果。同时,从东西方学术 的互补性方面强调确立自己研究的话语权的重要性。
    本次学述讨论会时间虽短,但论题明确,现实针对性强。与会学者怀着高度的历史责 任感和使命感,就目前“三农”问题所涉及到诸多难题如土地产权、赋税改革、农村金 融问题、农民城市化、民工潮、村民自治、民间组织以及乡村传统文化等各抒己见,展 开激烈交锋,力求从历史的视野中追根溯源,为解决现实的困惑寻求历史的理论依据。 对于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实行的村民选举与自治制度,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实 际工作部门,都有着不同的判断与评价。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中心郭永虎提 交《村民自治的历史积淀与未来--关于近代以来中国村民自治的历史考察》一文,从 历史的对比中阐述了当代村民自治的现实意义。作者认为,村民自治,从萌芽到发展, 经历了发端--成形--磨合--再生的发展时期之后,进入到了现如今的全新、完善 、成熟的新时期、新阶段,新的时代为村民自治注入了新的活力,预示了美好的前景。 村民自治带有鲜明的阶级属性和中国特色。在近代中国,统治者是假村民自治之名,行 剥削统治之实。只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农民革命的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 才得以萌发和发展。当今中国社会的村民自治制度的兴起是农村经济体制转轨与社会发 展的产物,是新的历史时期乡村政治格局的一次根本性变革,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 行政权力与社会自治权利关系的新调整。从根本上而言,这种调整孕育着未来中国政治 民主建设的最基本因子,预示着中国政治民主建设的基本路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