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能秋:如何推进民族地区农村“三变”改革以贵州省岑巩县为例(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6:11:23 中国民族报 张能秋 参加讨论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三变”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在岑巩县,一些深层次的难点和问题逐步凸现,主要表现在: (一)对“三变”改革的认识不够。“三变”改革试点以来,岑巩县虽多次广泛宣传和集中培训,但一些乡镇、村两级干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三变”改革思想不统一、认识不到位的状况,一些市场经营主体(企业、合作社)合作意识淡薄,加上个别群众期待和要求较高,使农村“三变”改革工作推进较为缓慢。 (二)政策配套跟进较为滞后。“三变”改革涉及的金融、股权交易、农业保险等相关政策亟待健全配套,农业项目管理分属各涉农部门,没有真正实现项目资金全部折股入股到经营主体,加上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或者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导致“三变”改革基础薄弱。 (三)法律法规不健全,易引发争议。“三变”改革事关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公司法等诸多法律法规,纷繁复杂,存在农民和市场经营主体的权益难以界定等问题,在农村资源权属抵押、土地流转等相关领域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容易引发争议和矛盾纠纷。 (四)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农业是“靠天吃饭”的高风险产业,“农民变股东”后,农民除继续面临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压力外,还存在“失地”权益难以保障、耕地资源“非农化”短期内难以恢复等顾虑,加上入股农民难以真正享有合作社或企业的生产经营知情权、参与决策权,盈亏都是“老板”说了算,农民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农民参与“三变”的积极性。 (五)风险防范措施不足。“三变”改革后,村集体、农民的有关资产、资金入股进入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合作社),贫困户期盼“分红”的意愿强烈。但农业生产受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和不可预测的市场因素双重影响,经营主体(合作社)面临的风险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在如何防范双重风险、保障农民股东利益问题上,相关扶持措施不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