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地区发展 >

郑万军:民族地区农村小康社会由谁来建?民族地区农村人口空心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4)


    三、民族地区农村人口空心化的治理对策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空心化主要体现为农村生产建设主体与农村社会治理主体的缺失和弱化,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多年持续流出直接导致了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空心化,而究其根本成因,在于农村人力资本前期投资的不足和当期的严重流失。在我国农业资源环境的硬约束下,治理民族地区农村人口空心化的适宜路径并不在于吸引农民的大规模回流,而是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加大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加强农村专业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这既是治理民族地区农村人口空心化的适宜路径,也是推进我国民族地区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1.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农业专技人才
    农业科学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支撑,而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则是农业科学技术传承、创新和运用的载体和主体。民族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等因素限制,农业发展较为缓慢,再加上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也非常稀少,这严重影响着民族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尽快发展农业职业教育,为民族地区定向培养农业专技人才。具体而言:一要根据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与相关农业院校合作实施“订单式教育”,针对性地解决农村农技人才短缺问题。民族地区农村要根据实际发展需求,与农业院校共同制定相应人才的培养方案,确保这些人才能够真正有效地服务于当地农业的发展。二要尽早启动免费农技生计划。建议在民族地区全面实施中等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免试免费政策,以吸引农村应届初中毕业生选择就读。三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在民族地区选拔农业继承人。民族地区青年受当地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如果有合适的成长机遇,他们留在当地发展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可以在当地选择一些年富力强、具有献身农业发展想法的青壮年给予专门支持,积极发展民族地区的特色农业,鼓励他们积极成长为现代农业的继承人。
    2.发展特色农业,培养专业农业生产人才
    发展特色农业,需要充分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资源,并努力把既有的特色农业资源培育和发展为特色农业产业,同时培养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所需的各类人才。民族地区的乡土专家、民间艺人等,不仅对于农业发展具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也往往传承了较多的民族文化、民间智慧等,因此,发挥这些人的积极作用,对于当地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应善于发现并积极扶持这些潜在的特色农业产业领军人物,鼓励、帮扶其创业,然后由其带动周围的村民就业,以“干中学、学中干”的模式推进各类农业生产人才的培养。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和培养农业生产人才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能为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支撑,还能大大降低农业生产人才的培养成本,有利于农业生产人才的迅速成长、农民就近就业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在此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通过政策激励、政策扶持等形式,激发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热情,政府之后要适时引导特色农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争取社会组织的支持,也是民族地区农村发展特色农业的必要方式。由于社会组织一般具有较为丰富的发展资源和高素质的人才,依托他们的参与和支持,不仅可以推动特色农业的科学快速发展,而且还能借助他们的力量,有效培养专业的农业生产人才。总之,通过在民族地区农村发展特色农业,不仅可以培养大量专业的农业生产人才,而且还能为多数农民提供发展机遇,同时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最终减少青壮年农民的过度外流,实现治理民族地区农村人口空心化的目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