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孟荣涛: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文化是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血脉和根基,世代延续、生生不息。亘古以来,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沉淀下来并流传至今的,多是厚重绵长、历久弥新的精神食粮和文化瑰宝,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来传承和弘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忽视、忽略甚至摒弃自己的历史文化,是可悲的,更是可怕的。
    新时代,我国的文化建设事业肩负新任务新使命,我们更需秉承客观理性的精神,厘清认识上的偏颇,扫清思想上的障碍,神清气爽、一往无前地踏上新的征程,再创文化事业新辉煌。
    一、文化自信不是盲目自信
    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党中央提出“第四个自信”即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而且我们是没有断流的文化。要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我们深知文化自信作为一切事业的发展基础,绝不能是盲目自信,而是基于对自身文化的发展脉络、历史进程和发展规律有着系统性把握,充分了解和认识自己民族、自己国家的文化,在此基础上对自身文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始终保持充分的肯定、高度的信任和深厚的感情,在秉承优秀传统与践行先进理念中,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持续保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凝聚力,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进步。
    二、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是尊重社会发展历史和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理论,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观,才能明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并对其进行坚决抵制和彻底改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党和政府始终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统一思想、增进共识,坚定文化自信,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提。同时,也要警惕破坏和谐主旋律的因素。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和侵蚀,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引导教育群众坚定文化自信。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达成共同的精神理念、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力量抵御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错误思潮,牢牢地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中华优秀文化中最核心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和人民历经多次伟大斗争得来的。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精神引导和价值引领,积淀着我们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彰显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性质和主要方向。因此,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我国文化建设不断取得发展进步的主要力量源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