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史学年报·发刊辞》,《史学年报》1卷1期(1929年)。 (22) 劳干回忆到,史语所内的研究队伍,他们的论文写作,都以傅斯年的提示为准则。参见逯耀东《傅斯年与〈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胡适与当代史学家》,第264-265页。 (23) 顾潮:《顾颉刚年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15-216页。 (24) 《禹贡》半月刊4卷10期“通讯一束”之47“王毓铨来信”。 (26) 杨向奎:《回忆〈禹贡〉》,《历史地理》创刊号,1981年。 (27) 《发刊词》,《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1卷1期,1932年11月。 (28) 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王国维遗书》第5册,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影印本,第95页。 (29) 《熊子真致蔡元培》,《新潮》2卷4号(1920年5月),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第828页。 (31) 孙敦恒:《吴宓与清华国学研究院》,收入李赋宁等编《第一届吴宓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72页。 (32) 《吴宓日记》第3册,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85页。 (33) 陈以爱就观察到,近代印刷术传入中国后,引起了出版业的革新。各种新发行的报刊、杂志、书籍、小册子皆以知识界为倾销对象,导致观念传播的方式和速度均大异于前。参见其《学术与时代》,第10页。 (35) 详细内容见傅斯年著名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36) 钱穆:《〈新亚学报〉发刊词》,《新亚学报》第1期,1955年8月。转引自桑兵:《晚清民国国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