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历史上也有另一种情况,即农民战争被封建王朝镇压,旧王朝继续维持了统治地位。太平 天 国就是这样一种农民战争。这种农民战争对社会发展起不起作用,也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作 具体分析。就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而论,它对战后的社会发展仍然起着相当大的影响。这一点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观察。 第一,清王朝中央权力削弱,地方势力扩张,影响到晚清政局的发展。 太平天国失败以后的清王朝,中央权力削弱,地方势力扩张,形成“督抚专政”的局面。 曾国藩、李鸿章集团成员,由于建立了军功,陆续取得总督、巡抚等地方要职。在战争期间 ,为了对付太平军,清王朝地方督抚有权编练军队;战后他们继续拥有编练军队的权力,而 且得到慈禧太后的鼓励。曾国藩攻占天京以后曾经遣散他编练的军队,但在他担任直隶总督 进京陛见时,慈禧太后却三次要他好好练兵。刘铭传任台湾巡抚,所部淮军随之去台;张树 声任广东巡抚,所部淮军亦去粤。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淮军主力则长期驻防在直隶辽东一带 。光绪十一年设海军衙门,虽以醇亲王为督办、李鸿章为会办,然上谕又云:“责成李鸿章 专司其事”。北洋海军成为李鸿章的“禁脔”。 布政使、按察使原来直属中央指挥。太平天国战争期间,督抚便宜行事,控制了地方财政 与司法大权,将这两名高级官员变成自己的属员。这种隶属关系在战争结束以后沿袭下来。 督抚既有兵权又有财权,既有行政权又有司法权。 地方督抚势力扩张,中央政府则失去了权力。康有为在《裁省议》一文中说: “昔徐寿蘅为兵部尚书,吾问其举国兵数,徐尚书答曰:‘吾兵部惟知绿营兵数, 若其勇营练军,各督抚自为之,吾兵部安得知?’夫以兵部尚书而无由知全国兵数,况于调 遣训练乎?此其可笑真不能令外国闻也。……若甲午东事之起,征师各省,经年累月,旨檄 频下,各督抚勉强应征,则募乞丐以充,而各自供其饷。饷不一律,兵不相统;枪尤不一, 此岂待敌强国哉?” 中央权力削弱,地方势力扩张,这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沉重打击清王朝的结果。武昌起义 以后,各省革命派与立宪派合流,联合督抚宣布独立,响应革命,清廷中央权力削弱,无力 回天,没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对清政府致命的一击,武昌起义后不可能出现各省纷纷宣布独 立的 形势。 第二,太平天国一役,推动社会思想的变化,促进了人民大众的觉醒。 经过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追求国家富强进步的有识之士日益重视吸取太平天国及抗清王朝 的 经验教训。1861年4月,曾国藩的贴心幕僚赵烈文看到洪仁玕撰写的《资政新篇》十 分赞赏。他说: “庚申七月刻《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 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一曰‘风风类’,言中国民人浮侈之习,难以法禁。惟在上者以 为可耻之行,见则鄙之忽之,民自厌而去之矣。二曰‘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饮 折外洋,殆为心诚悦服,而于夷情最谙练,所有在沪西国教士,皆列名在上,此皆两粤人习 染年深,视外邦如神明,然其长处颇能变通用之,亦未可抹杀。三曰‘刑刑类’,以为用刑 当体第六天条弗杀之义,凡人重罪,惟当吊死云云。以此观之,其人亦尚仁恕,非暴虐之徒 。此三类每条上皆有洪秀全批云‘此策是也’数字。洪仁玕在贼中甚得权。……观 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志云:‘知彼知己,百战百胜’有志之士尚无忽诸。” 过了5个月,赵烈文又上书曾国藩说: “历世以来,轻信妄言以启边衅多矣。始则视之如犬羊,不足一问;终又怖之如鬼 神,而卒不求其情实,倏战倏和,一彼一此,覆辙之败,千古共蹈。……夫夷人非异人也, 术非异术也,及其所为而用之,其效必可也。……用夷之道,还施于彼,其事亦易,非甚难 为也。”(注:赵烈文:《能静居士日记》,见《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3册,第168、191-192页 ,中华书局,上海,1962年。) 1861年12月,曾国藩在安庆创办安庆内军械所--中国第一个近代军火工厂,开始洋务运 动 的第一步,不能不说与赵烈文的建议有关,亦即与太平天国的影响有关。 在另一方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也给孙中山发动的民主革命以一定影响。孙中山不止一次 地 讲述太平天国历史。在“三民主义”演讲中谈及提倡民权主义反对皇权主义时,孙中山说: “从前太平天国便是前车之鉴。洪秀全当初在广西起事,打过湖南、湖北、江西、 安徽,建都南京,满清天下大半归他所有。但是太平天国何以终归失败呢?讲起原因有好几 种。……但是,依我的观察,洪秀全之所以失败,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 , 就互相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 可以说,民主革命派孙中山也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中吸取教训。 太平天国是一场失败了的农民战争。它没有完成推翻清王朝--中国社会发展障碍的任务 ,但是,它对尔后的社会改造及革命运动仍然发挥很大的影响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