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视研究20世纪的社会文化史 当代史学界在展望21世纪史学时,认为在21世纪的史学研究中,近现代史,特别是20世纪的历史将会受到特别的重视。戴逸在1996年就指出:“在下一个世纪的历史研究中,近现代史将更加被重视。尽管尘埃尚未落定,盖棺犹难论定,但人们贯常要回顾刚刚走过的那段路程,迫切地希望从刚刚逝去的历史中寻找经验,获取教益,增长智慧。21世纪的历史学亦将以研究20世纪的中国社会及其事件、人物、思想、典制为重要内容。20世纪,中国贫困、屈辱,进而抗争、奋起,富有慷慨悲壮、可歌可泣、催人前进的内涵。人的苦难、人的价值、人的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21世纪的历史学将透视、描摹、再现这个伟大的时代,给后代以强烈的震憾和深刻的教育。生活在20世纪的人们尽管亲历了种种事变,有着切肤的感受,但历史的表面尘雾把他们笼罩其中,反而看不清眼前事变的整体和意蕴。而21世纪的历史学则会将他们完整地、准确地揭示出来,像悬挂在天空中的大幅画卷,显示其磅礴的气势、雄伟的场面和丰富的意蕴。”[10]的确,学界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进一步关注和研究20世纪的中国历史了。 20世纪是社会文化变化剧烈的时代,值得重视和研究。已经有人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来研究民国时期的历史。也有人开始关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文化史。例如“统购统销”与票证的历史就非常典型。[11](P5-6)再如,1950年代大办“公社”的理想状态是取消家庭;“文革”中的“五七干校”部分取消了家庭;与此同时,意识形态在全社会范围内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几乎达到无孔不入的地步;“文革”结束不久轰动一时的相声《如此照相》,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12]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重视新中国30年的社会文化史研究,主要从婚姻家庭妇女性伦的文化层面对新中国30年的社会文化进行探索,不仅为了揭示新中国30年社会文化的演变大势,更有助于通过对新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项历史因素互动的研究来深刻认识和理解新中国30年的社会历史。 新中国30年婚姻文化变化的基本态势和特点在于: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后,加速废除包办强迫、漠视男女情感的封建婚姻陋俗。追求自由婚恋方式逐渐成为一种趋新的价值观念,并得到更多人的理解认同。其时的谈婚论嫁同政治立场、家庭出身相结合,同特定水准的物质追求相联系,同嫁给劳模、党员、干部、军人和城里人相应对,同“革命化”与“战斗化”相伴随,形成特定时代的独特风貌。“文革”时期政治态度和派系笼罩下的婚姻状态以及上山下乡插队知青的婚姻状况,更具特殊时代政治观念和阶级观念的印痕。 新中国30年家庭文化变化的基本态势和特点在于:家庭文化变革是以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及兄弟姊妹之间的平等与不平等为特征。传统封建家庭不平等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有些转变,带有现代意识的民主气氛逐渐进入家庭,冲击着以往占支配地位的封建伦理的家庭文化。极左路线造成不同出身家庭之间的新的张力与隔阂。“文革”时期出现了为政治左右的家庭异化现象,反映了家庭内部不同政治倾向者之间以及“红色家庭”与“黑五类家庭”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新中国30年妇女文化变化的基本态势和特点在于:妇女参政开始向政治解放的目标迈进,并在政坛上竞显风流。妇女大规模地参与经济生活和公众生活,城市妇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农村妇女通过土地改革做了土地的主人,提高了自身的经济地位。妇女的社会教育促其摆脱文盲状态,学校教育促其提高文化素养。女性形象与性别角色形成新的特点。各种法律法规的制订为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和身心健康提供了保障。但仍不可否认,妇女解放的局限仍然突出,特别是职业与家务的双重负担使妇女陷入两难之中。 新中国30年性伦文化变化的基本态势和特点在于:性伦文化缺乏凸显的变革,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和封建贞操观未能彻底打破,缺乏积极正面的性教育,导致普遍的性无知。在把主要精力放在抵制资产阶级性爱观的同时,封建主义性爱观无形中却被更多地肯定和认同,进而导致封建主义性伦文化长期束缚人们的精神世界,成为人们心灵的枷锁,很多两性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 这一研究的主要观点是:在特定的充满激情和渴望的年代,婚姻家庭妇女性伦文化的演变与新政权建立的关系密切,党和政府的能动干预和引导以及国家政策法律的制定是新中国婚姻家庭妇女性伦文化演变的决定因素;新中国婚姻家庭妇女性伦文化的演变既有给人留下明显印象的进化,又有缺乏反响力的逆向转化,反映社会文化变革需要创造多项条件予以支撑及其变革的复杂性,并昭示社会文化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运演流变;新中国婚姻家庭妇女性伦文化演变的本质应是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由于缺乏对个性解放与自由平等的深切感悟和关怀,所以改造社会文化的理性自觉显得不足,从而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这一研究在运用唯物史观和传统史学方法外,还要借鉴如下研究方法:在依靠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借鉴和运用社会学的访谈法、抽样调查法来搜集资料,以此扩充弥补文献资料。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来突出研究内容的特点。1840-1949年婚姻家庭妇女性伦文化的研究,已有一定成果,本课题通过与上述成果进行纵向比较,探索其发展演化的程度与速度,同时通过横向比较,探究其发展变化的不平衡性及其局限性,这既包括不同地域间的不平衡,也包括不同内容之间发展变化的不平衡。运用社会心理学和心态史学的研究法来分析普通民众的心态、意识和思想变迁。要注意“众从”和“从众”心理现象的客观影响,要注重普通民众对社会的认识理解以及他们独特的思考方式。这一研究作为社会文化史的研究,更加关注民众社会生活与民众观念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注意显性的社会生活,又注意隐性的精神生活,最终是要通过社会生活的表层去揭示社会精神面貌的潜层结构的。 社会文化史还是一个新生的学术领域,它还很薄弱和幼稚,存在的问题还很多,需要精心地呵护和培育。正像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各个领域中,有的学科是后起的,如近代社会史、近代社会文化史,开辟未久,前景广阔。像每一个新兴领域都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样,近代社会史、社会文化史学科,正在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广泛注意,特别是引起中青年研究者的浓厚兴趣。但这样的学科,从整体上说还处于兴起阶段,研究者各自为政,还是一种无组织状态,也未形成公认的比较成熟的研究理论和方法。”[13](P256-257)但也不可否认,社会文化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有志研究者应悉心努力,共获建业之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