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参考文献: [1]华林甫。清代以来三峡地区水旱灾害的初步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1999(1):168-179. [2]龚胜生,叶护平。魏晋南北朝时期疫灾时空分布规律研究[J].2007(3):5-20. [3]池子华,刘玉梅。民国时期河北灾荒防治及成效述论[J].中国农史,2003(4):95-101. [4]张根福。战祸、自然灾害与难民迁移--抗战时期安徽省个案研究[J].民国档案,2004(11):105-111. [5]李文海。晚清义赈的兴起与发展[J].清史研究,1993(3):122-130. [6]夏明方。清季“丁戊奇荒”的赈济及善后问题初探[J].近代研究,1993(2):21-36. [7]余新忠。清中后期乡绅的社会救济--苏州丰豫义庄研究[J].南开学报,1997(3):52-60. [8]宫保利。清代后期苏州地区公所的善举活动[J].史学集刊,1998(1):35-46. [9]朱英。戊戌时期民间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J].江汉论坛,1999(11):66-71. [10]夏明方。民国时期的自然灾害和乡村社会[M].北京:中华书局,2000. [11]苏新留。民国时期河南水旱灾害与乡村社会[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4. [12]汪汉忠。灾害社会与现代化--以苏北民国时期为中心的考察[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3]李文海。进一步加强和拓展清代灾荒史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5. [14]李文海,夏明方。中国荒政全书[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前沿2. [15]殷俊玲。晋商与地方社会生活的一幅多维图景[M]//张正明。中国晋商研究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0. [16]行龙。从社会史到区域社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