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佛教在古代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中外交通的因素含蕴其中。中国古代对外交通有陆路和海路两途,两种交通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与东、西方通商贸易的关系固不俟言,同时也与佛教文化交流的关系至为密切,特别是在中古时期(汉-唐)。中古时期,佛教僧侣西行求法,东来传教,或陆路,或海路,往返于中国本土与域外诸国之间,是古代东、西方交通往来的重要内容。中外僧侣东来西往主观上是为了弘扬佛法,客观上促进了中外交通的发展,他们留下的各种行记更是弥足珍贵的中外交通史料,其历史意义远远超乎佛教信仰。本文试就佛教与中古时期的中外交通略作回顾和考察,以期对佛教在中国的深度影响以及中西交通史相关问题的讨论有所裨益。 一、佛教对中古中外陆路交通的促进 西汉中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往的陆路通道--“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佛教传入中国创造了必要条件。西汉末年和东汉初年,佛教正是循着“丝绸之路”这条人类“文化运河”逐渐传入了中国内地。从此,佛教就与“丝绸之路”结下了不解之缘。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佛教僧侣,对于中外陆路交通的拓展和繁荣具有推波助澜之益。 佛教传入之初,东汉末年即有外国僧人来华译经。据梁僧祐《出三藏记集》和魏晋时期的经序等资料,东汉末年在洛阳译经传教的外国人有安息人安世商和安玄、月氏人支娄迦谶和支曜、康居人康巨和康孟详、天竺人竺佛朔等。魏晋以来,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加之中西陆路交通的新发展,外国僧人译经传教者无惮夷险,远涉艰关,沿着“丝绸之路”纷至沓来。曹魏齐王嘉平四年(252),康居沙门僧铠从康居经丝路来到魏都洛阳。曹魏高贵乡公正元二年(255),安息高僧昙谛从安息辗转东来洛阳。甘露三年(258),龟兹沙门帛延从龟兹经河西来到洛阳。三国时期,来到中国的外国高僧还有天竺人昙柯迦罗和竺律炎、月支人支谦和支疆梁接、康居人康僧会。两晋时期,月支人支法度、昙摩难提、支道根、支施仑,龟兹人帛尸梨蜜、帛法炬、佛图澄、鸠摩罗什,安息人安法钦,罽宾国人僧伽跋澄、僧伽提婆、僧伽罗叉、昙摩耶舍、弗若多罗、卑摩罗叉、佛陀耶舍,天竺人佛驮跋陀罗等,域外高僧无惮夷险,远涉艰关,沿着丝绸之路接踵而至中国内地。南北朝时期,天竺僧人菩提流支、勒那摩提、般若流支、佛陀扇多等人杖锡流沙,于北魏时来到中国。北齐和北周,又有北天竺僧人那连提耶舍和阇那崛多亦依西北陆路来到中国内地。 迨至隋唐,佛法经像盛于中国,异域沙门咸来辐凑,负锡持经,适兹乐土。据《续高僧传》和《宋高僧传》,唐代外来高僧多达五六十人,主要源自西域诸国和天竺五国,从东南海路而来者居多,不过,从西北陆路而来者亦复不少。如西天竺沙门释伽梵达磨“远逾沙碛,来抵中华”。[1]中天竺沙门波颇“远度葱河,来归震旦”。[2]中天竺沙门善无畏经迦湿弥罗国,至突厥,登雪山,再至西州,终到长安。此外,康国人僧伽跋摩、何国人僧伽、吐火罗国人弥陀山和佛陀达摩、高昌人玄觉、于阗人实叉难陀等,也都是从陆路而来。 中古时期,与外国僧人东来传教相伴而兴的是中国僧人西行求法。当时,外国僧人来华译经传法,中国僧人则为了搜寻经典,欲睹圣迹,远诣异国,掀起了西行求法运动。曹魏时代的朱士行是中土沙门西行求法的第一人。魏甘露五年(260),朱士行“发迹雍州,西渡流沙”,[3]到达西域于阗。朱士行之后,西晋有竺法护,东晋初年有康法朗、于法兰,东晋中期以后有竺佛念、慧常、慧辩、慧睿、支法领、法净、昙猛等人都曾西行求法。东晋末年,凉州人释宝云忘身循道,誓欲躬睹灵迹,广寻群经。他与智严等人先后相随,“涉履流沙,登逾雪岭,勤苦艰危,不以为难。遂历于阗、天竺诸国,备睹灵异。”[4]智严在罽宾遇见禅师佛驮跋陀罗,乃竭诚邀请,佛驮跋陀罗遂共京行,他们“逾涉雪山,寒苦崄绝,饮冰茹木,频于危殆。绵历数载,方达关中”。[5] 东晋南朝之际的西行求法者,以法显最为著名。后秦姚兴弘始元年(399),法显与慧景、道隆、道整等人一起,从长安出发,翻越陇山至乾归国(都城在今甘肃榆中),过耨檀国(即南凉都城,今青海乐都),度养楼山(祁连山支脉大坂山)到张掖,再到敦煌,继续西进,至鄯善国(今新疆若羌);西北行到焉夷国(今新疆焉耆),又西南行至于阗(今新疆和田),到子合国(今新疆叶城);南行入葱岭山,到於麾国(今新疆叶尔羌河中上游一带),再到竭叉国(今新疆塔什库尔干);西行翻度葱岭,游历了乌苌国、犍陀卫国、竺刹罗国、弗楼沙国、那竭国、毗荼国、僧伽施国、拘萨罗国、毗舍离国、多摩梨帝国、师子国、耶婆提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6]法显西行路线,颇有特点。他从敦煌出发后,先走“丝路”中段南道,然后北上奔赴中道,至焉耆;从焉耆并未沿中道西去,而是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到于阗,然后再西北行翻越葱岭。 法显之后,后秦弘始六年(404),释智猛招结同志沙门15人,发迹长安,渡河跨谷,至凉州城(今甘肃武威),既而出阳关,西入流沙,经鄯善、龟兹、于阗诸国后,登葱岭,至波仑国,翻越雪山,渡辛头河,至罽宾国、奇沙国,西南行到迦维罗卫国,最后到达阿育王旧都。[7]是时,又有释昙无竭尝闻法显等躬践佛国,慨然有忘身之誓,乃于永初元年(420)招集同志沙门僧猛、昙朗之徒25人,从幽州黄龙(今辽宁朝阳)出发西行,初至河南国(西秦),仍出海西郡(即西平郡,今青海西宁一带),进入流沙,到高昌郡,经龟兹、疏勒诸国,登葱岭,度雪山,到达罽宾国,又西行至辛头那提河,缘河西入月氏国,经中天竺,到达南天竺。[8]昙无竭翻越葱岭后行经的路线与法显相似。刘宋中叶以及齐梁,西行者较少。北朝西行求法者以北魏末年的宋云、惠生最为著名。北魏神龟元年(518),宋云等人从洛阳出发到长安,经陇西由河州(今甘肃临夏)渡过黄河,西行至赤岭(日月山),渡流沙,至吐谷浑国,又西行至鄯善城(今新疆若羌),继续西行到于阗国,西北行至朱驹波国(今新疆叶城),到汉盘陀国(今新疆塔什库尔干),沿昆仑山北麓越帕米尔、兴都库什山,游历了钵和国、厌哒国、钵卢勒国、乌场国等地,往返历时5年。[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