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史学界举行习近平主席致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贺信发表三周年学术座谈会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5:11:32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张清俐 参加讨论
2015年,由国际历史学会主办,中国史学会和山东大学共同承办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中国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为大会专门发来贺信。时隔三年,8月29日,在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举办地——济南,史学界举行了习近平主席致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贺信发表三周年学术座谈会。与会学者深入解读和学习习近平关于历史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并以此为根本遵循,明确中国史学的时代使命,探讨中国史学未来发展路径。 指明历史学的学科定位 “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海鹏认为,贺信中关于历史学科定位的这一论断,与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是一脉相承的,是在新的时代高度上对历史学的研究范围、内容和所承担的使命作出的新概括。 谈到历史学在学科谱系中的重要性,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其泰认为,对于文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各个学科而言,如果不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各个阶段的历史状况,不了解学术演进的时代条件和人文社会的时代条件,就无法对某些现象、哲学思潮作出客观准确的分析。 贺信强调,“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所以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张海鹏认为,历史研究既可以挖掘前人克服困难的智慧,也可以总结前人的历史局限性,提炼胜利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今人提供参考。而这些总结和提炼,都需要靠后人努力深入的历史研究才能实现。 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王琪珑表示,贺信强调了历史和史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各国应该彼此尊重各自的历史和道路选择,强调了观察历史的中国才能全面把握当代中国。知古鉴今、以史资政,需要切实发挥史学研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要作用。 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不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尤其是不了解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就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人民的抱负和梦想,很难全面把握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与会学者表示,贺信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与会学者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正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和思想财富。张海鹏表示,历史学要探究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的演变规律。从唯物史观来看,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是历史学的任务,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应有之义。 历史研究是对发生过的事实的叙述、分析和总结,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汪朝光看来,既有科学的高度,又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应有的品格。要肯定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总结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当代史学工作者应该秉承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家的光荣传统,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多种方式服务人民群众,传播正确的历史知识。 当前,历史学理应扛起唯物史观的旗帜,捍卫“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的意识形态阵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小锋认为,首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持不懈地与历史媚俗化做斗争,承担历史学大众传播和国际传播的神圣使命,发挥历史学资政育人的功能。 肩负中国史学的时代使命 陈其泰认为,贺信有很强的现实指向性,针对国内国际的现实问题和历史研究提出了应该加强的环节。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宪文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历史学走向更加繁荣的阶段。历史学在加强基础研究之外,应强化中国史学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意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龚云表示,贺信饱含对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史学取得成绩的肯定,并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对中国历史学界提出要求。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赵兴胜认为,历史研究始终要把实践意识放在最关键、最根本的位置上加以认识,从历史实践的角度来解释和认识一切社会现象,不可做单纯的纸面论文。同时,史学研究要在史学之外下功夫,努力为其他学科提供基本的历史资料和历史观点。史学工作者的眼光既要向内,又要向外,高度重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此外,历史学研究机构还应该发挥智库功能,在解释历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历史观、引导社会。 张小锋表示,贺信赋予中国史学发展的时代使命,需要学界敏锐地把握当前历史研究的重点任务,既要把我们五千多年的中国文明讲清楚,更要聚焦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学习贺信,可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当代中国史学界肩负的历史使命。与会学者认为,只有认真研究历史,才会懂得中国人何以要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院长江林昌认为,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这个层面来看,历史学领域应该考虑从中国五千多年悠久历史中提炼出中国学术话语与概念,建立中国史学的学术体系和学科体系。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育济认为,习近平主席关于历史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其具体表现为,一方面重视将中国历史和中国道路紧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把世界历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于沛看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学说的升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指明了人类未来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此次座谈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山东省历史学会、山东大学《中国历史评论》编辑部,以及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主办。 记者 张清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