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中国近现代民族史学史刍议(3)

三、中国民族史撰述方式的演变
    晚清新史学兴起后,新的史学编纂体例不断出现,同时,旧史学的撰述方法仍在继续。因此,这一时期的民族史撰述方式更加丰富多彩。
    1.传统的民族史编纂
    晚清,蒙元史的研究与撰述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主要的学术成果有魏源撰《元史新编》、屠寄撰《蒙兀儿史记》、柯劭忞撰《新元史》等,这些著作以传统的史学体例对蒙古及其他民族历史进行记述。
    民国时期,《清史稿》修纂完成,该书基本延续了传统的历史编纂方式,该书卷五百十二至卷五百二十九依次为《土司传》《藩部传》《属国传》,并专设《邦交志》记述中外关系。在民族历史的记述体例与内容上,《清史稿》较之于乾隆时期所修《清朝文献通考·四裔考》有了根本的变化。
    晚清方志对民族历史的记述出现了变化。光绪三十一年(1905)六月,清朝颁布了《乡土志例目》,令各级衙门按照例目撰写乡土志和志书,这对地方志中的民族史撰述是一个促进。晚清许多边远地区也修纂了方志,对当地的民族情况记述更为详细,增设以前方志没有的内容,同时,纂修者受到西学的影响,地方志在记述民族时出现了新的门类,如谱系、语言、礼俗等方面。
    光绪年间,内蒙古的基层行政设置由盟旗改为州县。相应的,这些州县编纂了方志,如《蒙古志》(3卷,姚明辉辑,光绪三十三年刊本)、《土默特志》(10卷,高赓恩纂)、《绥远志》(10卷,高赓恩纂)、《归绥道志》(47卷,高赓恩纂)、《归绥识略》(36卷,张曾纂修),这些方志都对本地区的蒙古族情况予以记述。光绪年间编撰的《肃州新志》涉及民族史的内容较多,如密兴复本末、哈密古迹山川风俗土产、巴里坤古迹山川风俗土产、吐鲁番火州鲁陈、车师高昌考、高昌王麴嘉传、西州回鹘、准噶尔传、西域诸部、准噶尔灭亡纪略、阿木尔萨拉叛亡纪略、布拉敦霍集占叛亡纪略、乌什叛乱纪略。
    光绪三十二年(1906),新疆巡抚袁大化下令设立通志局,袁大化任总裁,王树枏、王学曾任总纂,开始纂修《新疆图志》。《新疆图志》特设了《藩部志》和《礼俗志》,记述了境内各民族的源流及风物人情等。
    2.新的民族史撰述方式
    晚清时期,学术界开始以全新的民族史观为指导,采用新的体例及历史分期方法重新叙述中国民族史。1905年,梁启超发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就其叙述体例及内容而言,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民族发展简史,文中提出了“现今之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数民族混合而成”(19)的观点,这是对传统华夷观念的超越。
    1905年,刘师培撰成《中国民族志》一书,在该书序言中,刘师培说明了写作此书的宗旨:“吾观欧洲当十九世纪之时,为民族主义时代。希腊离土而建邦,意人排奥而立国,即爱尔兰之属英者,今且起而争自治之权矣。吾汉族之民,其亦知之否耶?作民族志。”该书超越了传统的民族史撰述方式,以新的民族观念为指导,采用新的体例叙述中国民族史,在近现代民族史学上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
    民国建立后,“五族共和”观念开始广泛传播,此后的民族史研究与撰述逐渐摆脱了华夷之辨之下的狭隘的大汉族主义,开始注意阐述中华民族的多元性发展历程,构建民族国家的统一发展史。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学界开始按新的体例编纂中国民族史,专门的中国民族史著作不断涌现,以“中国民族史”为题的论著就有多种,如王桐龄著《中国民族史》(北平文化学社,1928)、吕思勉著《中国民族史》(世界书局,1934)、宋文炳著《中国民族史》(中华书局,1935)、缪凤林著《中国民族史》(中央大学,1935)、刘掞藜著《中国民族史》(四川大学,1935)、柳贻徵著《中国民族史》(上海世界书局,1935)、林惠祥著《中国民族史》(商务印书馆,1936)等。至于不冠以“中国民族史”名称的论著则更多,如梁启超著《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1922)、李济著《中国民族的形成》(1923)、张其昀著《中国民族志》(商务印书馆,1933)、吕思勉著《中国民族演进史》(上海亚细亚书局,1935)等。此外,一些中国史论著也都以较大篇幅对中国民族史予以探讨和研究,如童书业《中国疆域沿革略·四裔民族》(开明书店,1946)等。由于受时代的限制,这些著述对中国民族问题的认识具有很多可商榷之处,但都称得上是中国民族史学科的奠基之作。
    民国时期的学术界也注重探讨中国民族史的编纂宗旨、体例、方法等问题,如林惠祥说:“以能阐明上述各项即种族起源名称沿革支派区别势力涨落文化变迁及各族相互间之接触混合等事者为准。凡通史所不详,而于民族之沿革上有重要意义者,咸在采取之列;至于通史所常述之材料则只略提而不复详述,以免重赘而省篇幅,如汉族之史实,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洲统治中国后之事迹,皆从简略,而只以一小段概括之。”(20)民国时期出版的中国民族史著作,大致有两种编纂体例:第一种以王桐龄著《中国民族史》为代表,以历史分期为章节,在各历史时期分述各民族的类别、演变及族际交往的历史;第二种以吕思勉著《中国民族史》为代表,全书统按各民族分章节,每一章综合叙述某一民族的起源、演变及消亡,并讨论其各个支系的变迁。
    民国时期,还先后出现了几部叙述中华民族史的著作,如常乃惠著《中华民族小史》(爱文书局,1928)、曹松叶著《中华人民史》(商务印书馆,1933)、郭维屏著《中华民族发展史》(成都,1936)、李广平著《中华民族发展史》(正义出版社,1941)、张旭光著《中华民族发展史纲》(桂林文化供应社,1942)、俞剑华著《中华民族史》(国民出版社,1944)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