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曼施坦因计划”成功的原因(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12:11:10 《史学月刊》2018年第7期 赵文亮 王泽方 参加讨论
二、“曼施坦因计划”的优势和计划核心行动的坚决实施 相对于法国最高统帅部中规中矩的计划,曼施坦因的计划在创造性和艺术性上无疑远超对方。 1.“曼施坦因计划”的优势 “曼施坦因计划”有多方面的优势。首先,曼施坦因成功预判了法军的战略意图。“法国的军事思想向来很容易被其敌人德国掌握”,而曼施坦因的军事天才使德国再一次掌握了法军的动向。英国史学家贝内特认为曼施坦因通过“超对策”(hypergame)的思考方式预料到了盟军的战略。正是基于曼施坦因对法国战略意图的成功预判,才引发了双方计划的“互动”效应。 其次,大胆地提出在阿登地区进行突破,达成了战役的突然性。曼施坦因希望利用装甲部队的快速性和强大的突击能力,迅速通过阿登林区,突破法军防线上最薄弱的地带。为此,曼施坦因还专门请教了被誉为“德国装甲兵之父”的古德里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将军。古德里安完全认可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并且提出:“在此次行动中必须有足够数量的装甲师和摩托化师,最好全部都用上!”虽然地形对德军装甲部队的大规模机动造成了困难,但正如李德·哈特所说:“只要德军能在法国统帅部尚未注意到危险之前,迅速通过比利时南部的森林地带,则法兰西的起伏平原就会完全暴露在他们的面前——那是一个坦克长驱直入的理想战场。”另外,李德·哈特认为,“色当位于中央轴线上,所以可以向任何方向转动,同时威胁到几个不同的目标”,这就使德军在战略上增加了弹性,而且会使法军因无法判断德军的进攻方向而暂时瘫痪。这一优势,可能是曼施坦因本人也未想到的。丘吉尔也证实了盟军面对的这种态势,他回忆到,在5月13日,“法国最高统帅部还弄不清楚:德军主力是要通过卢森堡进攻马奇诺防线的左翼呢,还是要通过马斯特里赫特(Maastricht),前往布鲁塞尔。” 最后,希特勒和陆军总司令部对“曼施坦因计划”进行了修改,大大加强了德军在阿登林区的突击兵力,保证了计划的成功。德国著名二战史家卡尔·海因茨(Karl-Heinz)认为“曼施坦因计划”与希特勒最初的想法是一致的,这可能也是希特勒很快接受“曼施坦因计划”的原因。经过希特勒的干预,7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师组成的突击力量已大大超过了曼施坦因本人的设想,如此强大的装甲集群无疑为A集团军群在阿登林区突破行动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2.古德里安将军保证了计划核心行动的坚决实施 德国军事思想家戴布流克(Hans Delbrück)认为,“在战略领域,拟定计划并不难,而最难的却是计划的彻底执行”。除了本身的优势之外,计划的核心行动(在阿登林区的突破)能够得以坚决实施也是其成功的重要保障。德军在阿登林区的突破虽然足以实现致命的奇袭,但其风险也是十分巨大的,李德·哈特也承认“派遣这样大量的坦克和摩托化车辆通过如此艰险的地区是一个非常果敢的冒险”。而且装甲师在推进过程中不断暴露的侧翼对指挥者而言绝对是巨大的心理考验,假若对计划没有十足的信心,计划可能中途流产;而计划的提出者曼施坦因本人无法参与行动的直接指挥,加剧了这种危险。果不其然,德军装甲师在突破色当后一路高歌猛进,然而装甲师取得的进展越大,希特勒越神经质的担心其侧翼,并在5月15日、17日两次下令装甲部队停止前进,等待步兵师的跟进。而时间是德国装甲部队突破行动最关键的因素,停止前进无疑会对“曼施坦因计划”的实施造成致命后果。 关键时刻,正是由于时任第19装甲军(德军装甲兵团的中坚力量)军长的古德里安将军的坚持,“曼施坦因计划”的核心行动才得以坚决实施。曼施坦因认为古德里安对该计划实施中的热情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李德·哈特也指出,“没有古德里安,德国也不可能坚持那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古德里安担任装甲部队的指挥是再合适不过了,他认为装甲师不应该过分担忧侧翼的威胁,应向敌方纵深进行大胆果决的突破。因此,他一心只想尽快向英吉利海峡突击。为了使装甲集团军司令部同意装甲部队继续前进,他甚至在17日以辞职来威胁克莱斯特(Paul von Kleist)大将。终于,他的努力换来了“军部留在原地的情况下进行武装侦查”的许可。古德里安立即带着他的装甲部队直奔英吉利海峡,而且为防止再次受到来自上司的干扰,古德里安在进军途中关掉了无线电。古德里安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装甲部队一旦上路,就要凭借一张车票一直坐到终点站!”正是他对向海峡突击行动的坚决实施,保证了“曼施坦因计划”的成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