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GIS)与中国历史研究(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5:11:31 《史学理论研究》 张萍 参加讨论
二、国际国内大型历史地理信息平台的创建 20世纪80年代左右,历史工作者开始尝试将GIS技术引入历史研究当中,其中事件发展进程、区域经济开发、聚落成长变迁、人群地域特征、灾害或疫病的空间演进等,都需要我们对特定地域的整体把握,时间与空间就成为最基本的定位,在这些研究领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发挥特长,因此,它们成为率先尝试使用这一技术的研究领域。从地理学角度来看,人类信息中有80%与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有关,这些信息均会影响到人类的现实决策,历史时期当也如此,这就为GIS应用于历史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然而,GIS应用于历史研究,要求学者必须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而20世纪80—90年代,受计算机与GIS软件系统技术使用上的限制,专业技术与科研成本要求都很高。因此,早期的基础工作主要由一些科研实力较强的研究机构倡导,这些专业机构借助有利的科研与计算机条件、充足的经费支持,尝试了一些系统的历史GIS平台开发。正是这些先行者开创了历史GIS平台,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一技术进行历史分析,从而真正推动了历史GIS的应用。早期历史GIS研究者大多出自这些重量级研究机构。 今天我们能够了解到比较著名的国际大型HGIS平台大体有:英国政府支持,朴茨茅斯大学主持的Great Britain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BHGIS)项目⑦、美国政府支持,由明尼苏达人口中心(Minnesota Population Center MPC)开发的National Historic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⑧、比利时根特大学的Belgian historical GIS项目⑨。到目前为止,各个国家基本都建立了本国的历史地理信息平台。⑩另外,国际上有据可查的著名专题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也已不少,如美国哈佛大学空间中心开发的Worldmap(11),美国布朗大学开发的非洲史动画地图集(Animated Atlas of African History 1879-2002)(12)、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发的菲律宾文化地图(Batanes Islands Cultural Atlas)(13)、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开发的纽约城市历史地理信息系统项目(The New York City Historical GIS Project)(14)、维基百科开发的Historic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15)、瑞典于默奥大学开发的拜占庭帝国犹太社区项目(Mapping the Jewish Communities of the Byzantine Empire)(16)、美国东海岸公共图书馆开发的弗吉尼亚1870—1935的铁路项目(The Countryside Transformed:The Railroad and the Eastern Shore of Virginia,1870-1935)(17)等。这些项目不下100多个,它们大都具有强大的数据库功能和平台开发系统,专题数据库目标设定明确,数据来源多,资料系统,图文并茂,地图资源丰富。另外,HGIS项目更多注重探索重大历史事件的时空运行规律,将历史事件的自然背景信息耦合进系统,如气候、土壤、森林等要素,以期进行综合分析与空间模拟。其中大型国际综合HGIS项目多包含有中国历史地理信息,如哈佛大学的World map项目,其下就包含China map(18)系统。 与中国相关的历史地理信息平台最著名的要数哈佛大学与复旦大学合作开发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ina Historical GIS,CHGIS)(19)、中国台湾“中研院”“中华文明之时空基础架构(CCTS)”(20)、香港中文大学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开发的“民国时期北京都市文化历史地理信息数据库”(21)。 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是以历史政区为主要管理对象,试图建立一套中国历史时期政区变动连续的基础地理信息库,为研究者提供科研基础数据平台、时间统计、查寻工具和模型,系统设定从秦朝建立的公元前221年到清朝灭亡的1911年,力图反映不同历史时期政区的逐年变化情况,(22)目前仅完成了部分时段的政区数据库,提供网络下载。近年来,侯杨方在此基础之上又开发了“中国人口地理信息系统”、“清朝地理信息系统”,也已上线。 台湾“中研院”“中华文明之时空基础架构”也已初具规模。它以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为基本地图,提供中国从先秦到清代全部朝代和疆域图幅,结合丁文江1930年所编《申报地图》,构成上下逾两千年的中国历代基本历史地理底图。以20世纪90年代1∶100万中国数字地图(ArcChina)作为现代底图,整合台湾“中研院”汉籍电子文献系统、近史所清代粮价数据库、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数据库等,提供了具有精确空间定位、整合时间与空间属性,方便查询、检索的汉学研究应用环境。 香港中文大学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开发的“民国时期北京都市文化历史地理信息数据库”。尝试从历史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入手,考察近代都市在多元文化激荡之下所呈现的文化变迁空间模式。选择民国成立至抗战军兴时期的北京市,搭建了都市形态、人口、市场、教育、公共医疗、法律、宗教文化等要素的历史地理信息数据库。该数据库希望在可靠的大比例尺地图之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表述各组数据的空间形态及其变迁,此外它还提供了地图的在线浏览功能。 另外,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开发的“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开放平台”(Silk Road Historical Geography Information Platform)也于2017年6月正式上线。(23)该平台集数据库技术与模型分析于一体,针对两千年丝绸之路沿线的生态环境、遗址遗迹、民族宗教、交通商贸、文化传播等要素开发出一套完备的历史地理信息数据库,旨在反映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变迁过程。为有利于数据的利用,该平台还综合了一整套地理模型分析系统,包括地理剖面分析、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时态分析、区域河网提取分析等,方便学者利用该平台数据进行个性化研究。 到目前为止,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研制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际发展趋势相比,在数据集成、分析、在线发布和共享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些大型项目多数以Web-GIS形式发布,使用者通过浏览器可以检视历史政区、地名、地图,属历史GIS基础平台,相对来讲,作为历史分析工具与研究手段的GIS功能体现不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