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丝路铁门关研究获新进展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2:11:19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刘维维 张娓 参加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记者刘维维 实习记者张娓)近日,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侯杨方带领“丝路复原”课题组成员,先后多次赴中亚考察,采集了重要山口、河谷的影像与GPS数据,对古代丝绸之路中的主要路线进行了复原,其中包括玄奘所经过的“铁门”路线。 学界一般认为,古丝绸之路上有两处著名的“铁门关”,一处位于今新疆库尔勒北郊、孔雀河上游的深峡中,即现今成为库尔勒市标志性景点的“铁门关”。另一处“铁门关”则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南境,处于由“中亚的十字路口”撒马尔罕至阿富汗、印度的交通主干线上。关于后者,近几百年来却鲜见资料更新。 根据《大唐西域记》记载,“铁门者,左右带山,山极峭峻,虽有狭径,加之险阻,两傍石壁,其色如铁”。侯杨方告诉记者,关于中亚的“铁门”,学界一直存在一个误解,认为它的位置在一个叫做“帖木儿南门”的地方。但是该地实际是位于从“铁门”往南70余公里处。此处一道形似长城的山墙屹立在大平原上,其中一个缺口位于谢罗博德小镇北侧,从撒马尔罕至铁尔梅兹的公路由此穿过。但这个山墙豁口的形态与玄奘等亲历者所描写的狭长孔道明显不符,并且谢罗博德这个地名在中国古籍中正好出现过。明永乐年间,陈诚出使帖木儿帝国当时的首都哈烈(今阿富汗赫拉特,当时译作“屑必蓝”),途中曾在此安营。据记载,此处在“铁门关”以南二日程,计170里处,可见两者并非一地。 侯杨方认为,中亚的“铁门”应该是一段位于分水岭下方的山峡,北侧入口位于北纬38°13'34" ,东经66°53'59",南侧出口位于北纬38°13'08",东经66°54'26",全长约1.8公里,通道最窄处不足10米宽,两侧石壁近乎垂直,高达数十米,呈青黑色。其形态与玄奘描写的“铁门者,左右带山,山极峭峻,虽有狭径,加之险阻,两傍石壁,其色如铁”完全吻合。由于山峡的出入口十分隐蔽,与四周荒芜的群山融为一体,现代公路修建后,这个古老的通道遂遭废弃,渐渐被人们遗忘。据悉,此次侯杨方带领的考察队事先通过文献考订,利用卫星照片和三维地形模型做出大致定位,然后通过现场放飞无人机搜寻峡谷入口,并完整地走通了这段古道。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历史故事与历史事实的本质差异
- 下一篇:正确看待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