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古代中国宇宙结构模式“盖天说


    
    一、盖天说对古代中国的影响
    
    
    古代中国只要涉及天地的礼仪和数术必然同盖天说有关,盖天说是祭祀中天地形象的根源。前文提及的牛河梁祭坛已经体现了天圆地方的观念,这一观念在中国礼仪中持续存在直至封建社会的终结。北京的天坛和地坛是盖天宇宙模式最直观的体现。天坛的祈年殿、祈谷坛和圜丘处处体现圆形,用以匹配天道。值得注意的是,圜丘和祈谷坛的三层圆环、祈年殿的三环圆顶,都象征着盖天说中太阳运行的“三衡”,即二分二至时的日道。据冯时考证,牛河梁圆形祭坛也有三环结构,他认为是后世圜丘三环形制的雏形。地坛的主体建筑方泽坛,呈方形,象征地道,四周有水池环绕,用来象征盖天说中大地四周的海水。每年冬至,皇帝来到天坛站在圜丘上祭天,圜丘顶部正中的石头微微隆起成穹隆形,象征盖天说中天的形状。每年夏至,皇帝在地坛祭地,这一仪式不仅包括祭祀地神,还包括山神、河神和海神。
    
    祭祀天地的礼器玉琮和玉璧也要符合天圆地方的模式。《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玉璧的圆形,象征天圆,玉琮的截面呈方形,象征地方。古代礼仪通过对天圆地方观念一系列象征性的运用,表现祭祀者与天地沟通的能力。
    
    最能体现盖天思想的古代数术是“式盘”。这一占卜方式在两汉时期极为盛行,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会用式盘预测吉凶乃至祈福禳灾。式盘为何在汉代人眼中有如此巨大的力量?根源在于式盘模仿了天圆地方的宇宙结构:式盘分为天地二盘,较大的方形地盘在下,较小的球冠状天盘在上。天盘正中有北斗七星,周围逐层分布十二神以及二十八宿,地盘分布有八方、四门、八卦等。式盘在简单的器具上将宇宙结构、时空变化等诸多要素结合在一起,因此被认为有沟通天地的神奇力量。
    
    
    二、比较文明视野中的盖天说
    
    
    盖天说源于远古先民的直观认识,因此在其他文明早期也有类似的宇宙结构模式。古埃及人的宇宙结构有多种,其中一种与盖天说类似:方形的大地浮在大海之上,天空像帽子一样笼罩在地面,诸神的车驾在天穹上行驶。古代近东地区(以色列、古巴比伦等)的人们也有类似的盖天结构:大地像岛屿被水环绕,这水不仅在地平面的周围、地面之下,也在大地的上方。创世后水分出了上下,大水之间的界限,就是天穹。这种观念中,天穹之上仍有大水存在,降水就是神开启了苍穹撒下适量的降水。古希腊人在柏拉图时代就已经有对地球的认识,在此之前仍有类似盖天说的模式。在史诗《伊利亚特》中,天穹是钵状的固体半球,大地是圆盘状的,天空覆盖着大地。米利都学派的阿那克西曼德认为天空是完整的球体,而大地是在球体天空正中的一个圆柱体,人类居住在圆柱体的一个底面上。日月和行星都在天空上围绕大地运动。这是一种近似中国盖天说的宇宙模式。与中国的盖天家类似,阿那克西曼德也不满足于文学性的描绘,他借助他的模式讨论行星的大小和距离,并对日食、月食给出自然的解释。
    
    盖天说起源于上古先民的直观感受,在汉代则成为相对精密的宇宙结构模式。虽然盖天说中关于天地的数据有些牵强,但反映了当时天文历算学者理论化的努力,并促进了汉代初年的历法制定。汉代中后期,随着天文观测的进步,盖天结构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东汉末年蔡邕批评《周髀》为代表的盖天说:“周髀术数具存,考验天状,多所违失,故史官不用”,而他认为“浑天”宇宙结构模式符合实际。其后在天文观测和历法制定中,浑天模式逐步取代了盖天模式。但盖天说仍在中国文明的方方面面保留它的痕迹,成为中华文明对天地古老而直观认识方式。而与其他古代文明类似模式比较,一方面可以发现不同地区的古老民族都有类似盖天的宇宙模式,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周髀》体系化的盖天说的独到之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