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切的期望 崇高的使命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12:11:18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陈之骅 参加讨论
新的2019年刚刚开始,1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迎来了一件振奋人心的盛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在北京成立,习近平总书记为此专门发来贺信。他在贺信中首先向全国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然后明确指出了历史研究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强调,历史研究工作者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指导思想,并对当前历史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作了明确指示。中国历史研究院的成立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表明了党中央对我国史学工作者,特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史学工作者寄予的殷切期望,是对我们极大的鼓舞、激励和鞭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研究历史的重要性在于“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全面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使我们得以从借鉴这些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科学地把握今天和开创未来。因此,他反复指出,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我们史学工作者应当通过自己的研究,承担这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崇高的使命。 史学工作者要完成这一崇高使命,首先必须在研究工作中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史学工作者在这一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解放思想、打破禁区、开拓研究领域,实事求是地对一些重大课题开展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培养了一批人才。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一过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不同的思潮和观点也纷纷出现。它们淡化、背离甚至反对在史学研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史学界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混乱。历史虚无主义就是其中之一,它的危害性已经昭然若揭。对此,我们应当继续保持警惕。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的确是当前我国史学研究者面临的一个迫切的任务。这一任务,对于世界史学科来说尤为紧迫。我国的世界史研究发端于近代的“西学东渐”,当时称为“西洋史”,大多是照搬西方史学的一套,包括大学的教科书在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引进了苏联史学的学科体系。应当说,它基本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强调生产方式是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但这种历史唯物主义不仅具有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而且明显带有“西欧中心论”或是“欧洲中心论”的片面性。20世纪六七十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世界史研究者尽管做了不少努力,但至今还没有完全建立起自己的世界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这种情况与我国当前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是很不相称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无疑是一种鞭策,催促我国世界史工作者加速奋起,尽快在这方面做出成绩。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强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加强世界史研究对于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外交工作,包括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只有系统研究世界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国的国情。尽管一些国家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各异,但是有着共同的利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各个国家与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合作共赢的趋势日益凸显。这将使我们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工作更加顺利有效,也更加自信。 目前,我国世界史研究的队伍,相比于中国史,还是比较薄弱的。例如,我院世界历史研究人才仍有不足,从地区上无法涵盖各大洲和各主要国家,从专题上无法涵盖各个方面,从课题设置上缺乏通史类的大课题。对此,解决办法包括:一是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所说的“团结凝聚全国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协同合作。二是增加编制,有针对性地补上短版;同时充分利用还有研究能力的老同志的力量,发挥他们的余热。三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多做一些有分量的地区史和国别史研究。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