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王希隆 杨代成:清朝统一新疆及其历史意义(2)


    一、清朝统一新疆的历史背景
    清朝统一新疆,是在新疆与内地长期保持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密切联系以及汉、唐、元诸朝相继对新疆行使有效管辖的背景下,我们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清朝正是由于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才最终得以完成了统一新疆的大业。
    新疆古称西域。西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络月氏、乌孙等民族共同抗击匈奴,史称此次出使为“凿空”。其实,早在先秦三代时期新疆就已与内地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和田玉器,证明早在张骞出使千年之前的商代武丁时期,和田的物产就已运至中原并为贵族们所喜好。而先秦文献如《穆天子传》、《山海经》中对“昆仑”、“玉山”、“流沙”、“泑泽”等山水的记载,也表明当时中原人已对新疆地理有着具体的了解和比较清楚的认识。
    如果以中央政府设官建制、行使有效的行政管辖作为统一的标志,相较于我国东北、北方以及西南(主要指西藏)等边疆地区,新疆则更早地统一于祖国。而之所以如此,是与这一地区在中西陆路通道上的重要战略地位密切相关联的。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匈奴内乱,在西域的日逐王降汉。汉朝随即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开府于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境内)。西域都护既护南道诸地,又护北道诸地,秩比二千石,是汉朝在当地的最高军政长官。其属下机构官员有戊己校尉、伊循都尉、屯田校尉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军政管理系统。故史称自西域都护开府,则“汉之号令班西域矣”。西汉一代以迄新莽,出任西域都护者计十九人,自郑吉之后,韩宣、甘延寿、段会宗、廉褒、孙建、但钦、李崇等开府西域,护理诸国,开设屯田,稳定了当地局势,维护了统一局面。后因新莽改制所引起的社会动乱,新疆复为匈奴所据。但匈奴控制新疆后“敛税重刻”,西域诸国“不堪命,建武中,皆遣使求内属,愿请都护”。明帝永平年间,随着东汉北伐匈奴,中央政府再次开始经营新疆。东汉一代,新疆与中原三绝三通。当开通之时,西域都护(后改西域长史)建旌龟兹(今库车境内),属下之戊己校尉、伊吾司马等分领官兵屯田,互为犄角。东汉西域都护(西域长史)中之班超、班勇父子,不仅为维护统一局面建功立业,同时也受到当地各族人民的爱戴。
    两汉对新疆的统一和长期有效的管辖,增强了新疆各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向心力,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曹魏时,以凉州刺史“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如汉故事,至晋不改”。这一时期,中原政权在“西域虽不能尽至”,但“其大国龟兹、于寘、康居、乌孙、疎勒、月氏、鄯善、车师之属,无岁不奉朝贡,略如汉氏故事”。其后前凉、前秦诸政权,亦曾依两汉旧制,设西域都护、西域长史、戊己校尉等职管理新疆,册封新疆各地首领并接受其朝贡。值得一提的是,新疆东部的吐鲁番盆地自汉代以来即为驻军屯田之地,汉人在此留居生聚,渐成规模。前凉更是曾于晋咸和二年(327)“置高昌郡,立田地县”,将郡县制度推行到新疆东部地区。至北魏时,敦煌人张孟明、金城人麹嘉等又先后于此建立了高昌政权。
    继两汉之后,强盛的唐王朝对新疆的管辖与治理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贞观十四年(640)交河道总管侯君集率军平定高昌麹氏政权,郡县其地。同年,唐朝设安西都护府于西州(今吐鲁番境内)。永徽二年(651)瑶池都督府(治所莫贺城,在今吉木萨尔西)都督阿史那贺鲁反叛,唐朝历经六年始将其平定。为加强对新疆的管辖,显庆三年(658)唐朝移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并在其后升格为大都护府。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唐朝又设北庭都护府于庭州(今吉木萨尔)。景龙三年(709),北庭都护府升格为大都护府。
    较之前代,唐朝对新疆的管辖又有进一步之发展。在新疆东部,唐朝实行了与内地划一的州县制度,设立伊州(今哈密)、西州(今吐鲁番)、庭州(今吉木萨尔),下辖12个县。中央政府在这里推行了与内地基本一致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乡里制等制度。在新疆其他地区,唐朝则实行军镇与羁縻府州相结合的军政管理体制,以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为最高军政管理机构。安西、北庭大都护为唐朝从二品大员,其下设有副大都护、副都护、长史、司马等职,品秩自三品至五品不等。唐朝极为重视对新疆的管辖与治理,正因为如此,唐代新疆的历任主事边将如郭孝恪、王方翼、郭元振、杜暹、高仙芝等,多为才干优长的著名将领。肃宗李亨即位之前也曾遥领过安西大都护,由此更可见唐朝对新疆之重视。相较于上述由中央政府直接派遣的各级官员,两大都护府辖下的都护府、都督府等羁縻建制的长官,则主要由当地民族首领担任。如瑶池都督府都督阿史那贺鲁、昆陵都护府都护阿史那弥射、濛池都护府都护阿史那步真等均为西突厥室点密可汗后裔。为了维持新疆的稳定与丝路的通畅,唐朝还在安西、北庭辖境内要地,设有军、镇、守捉等军事机构。如其在朅盘陀地方(今塔什库尔干一带)就设立了葱岭守捉,专事扼守西行要道。唐朝在各要地的驻军有大、小之分,“大军万人,小军千人”。开元中,中央政府在新疆驻军4万4千人,其中安西驻有2万4千人,北庭2万人。为了解决驻军用粮,各军镇广开屯田。据史料记载,安西开20屯、疏勒7屯、焉耆7屯、北庭20屯、伊吾1屯、天山1屯。每屯以50顷计,亦当有近30万亩。盛唐的管辖与治理不仅维持了新疆的稳定与安全,也促进了新疆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天宝中,安史之乱爆发,唐朝调河西、新疆驻军前往平乱,吐蕃乘势而起,陷没河西,断绝安西、北庭留守官兵与唐朝的联系。尽管如此,当地官兵继续坚守,直至德宗贞元年间,安西、北庭才最终陷于吐蕃。至唐末,北方游牧民族回鹘迁居新疆,与当地土著融合。五代十国时期,新疆喀喇汗王朝、大宝于阗国、高昌回鹘等政权,皆与中原保持密切的联系。12世纪初,辽宗室耶律大石率众西行,进入新疆并建立辽政权,史称“西辽”或“喀喇契丹”。大石称“天祐皇帝”,建元“延庆”,沿用辽朝旧制。
    新疆再次统一于中央政府,是在蒙元时期。13世纪初,蒙古兴起。1218年,蒙军攻灭西辽,追杀西辽僭主屈出律于葱岭,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皆为蒙古所有。其后,蒙军又攻破中亚花剌子模国,收服布哈拉、撒马尔罕等中亚名城。成吉思汗定四子封地后,新疆分属其次子察合台与三子窝阔台,唯高昌回鹘亦都护归服最早,得许仍辖其地。蒙哥继大汗位后,为加强对西北诸王的控制,在中亚设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在新疆设别失八里等处(今吉木萨尔东北)行尚书省。忽必烈即位后,不仅在阿力麻里(伊犁霍城)等处派驻军队,也在别失八里设置了镇北庭都护府。此外,元朝还曾在新疆设立过宣慰使元帅府、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元朝在新疆实行统一的军政管理和赋税制度的同时,不断调集新附军赴别失八里等处屯田,并在新疆各地设立驿站,加强其与内地的联系。
    元朝灭亡后,新疆各地大多处于察合台后裔的控制之下,他们各据一方,互不统属。明代前期,中原王朝曾在新疆东部设立了哈密卫。作为明朝在嘉峪关外直至新疆东部设立的关西七卫之一,哈密卫成为中原王朝控制新疆的前哨重地。但在天顺、成化、弘治年间,吐鲁番势力兴起,不断侵扰哈密。明朝疲于应付,遂放弃哈密,据嘉峪关以自守。此后,新疆诸地方势力与中原主要通过对明朝例行的京师朝贡贸易以及在甘肃等地进行的互市贸易保持联系。明朝对新疆的控制相对松弛,远逊于汉、唐、元诸朝。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