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东升:论民族和谐的形成要件及文化生态(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7:11:28 《广西民族研究》2017年第 袁东升 参加讨论
二、全面交往互动是族际和谐的必要条件 从族际互动角度来说,在既定场域中维持族际间全面交往是族群认同与族际和谐的必要且基础环节。水、苗两族长期共居于开放兼封闭的自然、社会及文化场域中,两族村民从文化交流、日常交往、经济互助、婚姻融汇、权力制衡、民族认同诸方面呈现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全域性场景。基于在田野点长达七年的参与观察及深度个案访谈,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两族文化不仅双向认同,而且互渗、互用、共享并置;不仅有民间非正式权力的持久影响,而且也有国家正式权力的适度渗入与干预,二者之间的牵制与共生从未中断;两族日常交往及经济互动互助不仅频繁,而且范围广、频率大、持续久,等等。正是案例村水、苗两族在以上诸方面体现出来的特殊性,才造成当地水族与苗族交往交流的持久、频繁与深入。 水、苗两族交往互动的全域性场景可从两方面来探讨。一方面,由于两族偶然的相遇并迁入,水族人获得苗族人的认可与接纳,两族间交往交流随之渐次展开:其一,从文化交流方面来看:节日双向认可认同,传统礼俗交相渗透;水、苗鬼师交互上位,相异语言互渗互用;其二,从经济互助方面来看:经济生活中互助互帮,有限资源共享共用;其三,从权力互动方面来看:正式权力与非正式权力冲突、合作及制衡并行。另一方面,两族在交往互动过程中,也存在不和谐不对等现象:语言分异且不对等使用;节日活动中参与和旁观的共存及殊异;婚俗差异及族群异见引致婚配对象的错位交换;资源分配与竞争中的纠纷与争夺,等等。 从水、苗两族互动交往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探讨出什么呢?应该怎样通过对两族交往互动的探析来阐释支配族际交往交流交融的机理与机制呢?从水、苗两族交往互动的全场景辨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族际间存在着一种平衡与失衡的关系状态。当然,我们这里论及的族际间的关系失衡,主要是指短时期暂时性的关系失衡,族际关系在大部分时期内还是处于平衡及和谐状态。 族际间的关系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但族际间的平衡状态是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的。变化是一个常态的过程,族际关系基本上维持着和谐——不和谐——和谐这样一种变化过程。正如潘光旦先生所说,“……族类之间接触、交流与融合的过程是从没有间断过的进行着,发展着,我们现在还在这过程之中。”[7]121笔者认为,族际关系就是在平衡与失衡、均衡与非均衡之间来回摆动。 族际关系的均衡不仅依赖于内部各方力量的有序调节,还应看到这种调整适应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到周围各种技术、行为、符号及习惯的影响。“……一方面应把微型社区作为大社会的‘地方世界’来对待,探讨宏观因素渗透进地方世界中并通过人的行为对族群关系产生影向的路径与过程;另一方面,在探讨社区族群关系现状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分析特定自然、社会、历史与制度的场域中族群关系构建、发展与演变的过程。”[8]在案例村地域社区中,除了水、苗两族的村民,还有一个构成整个交往互动的场域各要素存在,像斗牛堂、跳月坪、小商店、豆腐作坊、学校、村委会、农田等具体的互动场域环境,以及看、斗、跳、唱、耕、秤、测、算、写等这些技术,还有两族村民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共生、互补、竞争、冲突、合作、博弈等这些行为及意识,各民族成员间交流、记录所使用的语言文字及符号,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习俗、礼俗及信仰,诸如以上这些全部组成影响族际互动交往的场域因素。族际间的日常交往有重复,但是所发生的每个事件都将与以往不同,因为上面所提出的那些场域因素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尽管场域中的民族成员没有变化。因此,在研究族际关系时,不能只看到那些处于均衡状态的民族成员及其相互交往活动,还应注意到影响和干预了族际交往互动的所有场域要素。 基于对水、苗两族交往交流具体过程及表现方式的祥述以及对两族交往日常事件的细致描写,进而精心地剖析两族的族际关系,其目的就是要客观地勾画出水、苗两族交往互动的全部细节过程,从而呈现出族际交往交流交融的真正图景。综而述之,族际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你来我往、我来你往、交互共生,在动态发展过程中保持平衡的互动过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