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新四军敌后靠“吞并”地方抗日武装发展?(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8:11:17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总之,敌后的统一战线必须服从于发动广大农民群众的抗日斗争。而项英同志不仅在与蒋介石进行统一战线中没有清醒的估计,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执行投降主义路线,在农村中的统一战线也同样是执行片面迁就地主的右倾政策,从来不敢发动农民,从来不谈减租减息,他们放弃了依靠广大农民这个党在农村中最根本的阶级路线。 党的这个根本路线,不仅遭到项英等同志的反对,同时也受到一部分阶级观念模糊的同志的抵抗。譬如豫皖苏边区,在1939年至1940年曾有很大发展,但在此大好时机,却没有充分发动农民群众彻底实行减租减息,而把工作中心停留在与地主士绅进行统一战线上面;在地方武装建设上也多是通过地主士绅去发展,而较少建立农民武装,最后终于发生“耿、吴、刘事变”。因此到1941年春间反动派进攻时,部队陷于孤军作战的困境,加上战术上兵力使用不集中,分兵把口,以致造成豫皖苏反摩擦的失利。 有人说“耿、吴、刘事变”是由于当时我们对地方武装实行错误的“吞并政策”所致,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实际上依靠耿、吴、刘(耿、吴、刘都是地主阶级重要人物)发展武装就是根本上违反阶级路线的。地主阶级掌握了武装,不仅阻碍农民群众的发动,而且在他们羽翼丰满之后必然要产生反革命叛变。 当时豫皖苏领导同志把耿、吴、刘部队编到六支队中来加以“吞并”,并不是错误的,而是“吞并”得太迟了。在改编之后,对耿、吴、刘个人处理又不大策略,而且在合编之后没有彻底加以改造,形成并而不“吞”,以致耿、吴、刘得以拉走部队,发生事变,这是统一战线中右倾错误的实质所在,也是豫皖苏反磨擦失利的重要原因。当然更根本的错误尤在于当时留恋路西,背靠国民党后方,而没有执行中原局指示,坚持向路东敌后挺进,没有执行中原局“发展路东,坚持路西”的正确方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