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越南开始排华:接受中国援助时已怀恨在心(4)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8:11:39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四)越南民族主义的发展 民族主义是理解越南排华运动的一把重要钥匙,但也有学者提出越南当局通过煽动民族情绪激起民族仇恨方面往往难以奏效,因为中越“人同种,书同文”,两国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十分接近,关系密切,越人和华人之间的隔阂主要来自于职业,而非种族和文化。此外,越南南部特别是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繁荣离不开华人的艰苦开拓,“华人在越南之所以被知晓,不仅是因其商业上的敏锐,而且还因为他们在17世纪整个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开发中扮演了先锋的角色。[1]”这样,越南华人尤其是南部华人就少了许多“外来民族”的色彩,加之中国对越南抗法、抗美战争的长期无私援助在人们心中印象深刻,这就使得越南当局在煽动民族情绪,激起民众对华仇恨方面往往难以奏效。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笔者也比较赞同这一观点,同时,笔者认为,越南排华中的民族主义更多的不是民族仇恨,而是民族畏惧和疑虑。历史上,越南就有过一千多年的“北属时期”,立国后,历代统治者都十分注重民族主义的培育,并形成了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19世纪中期以后,越南沦为法国的殖民地达80年之久,之后又遭到日本、美国的入侵,直到1975年才实现南北统一,走向了独立。而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的民族经历在越南人的内心深处形成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和情绪,这种民族意识和情绪是在外敌入侵中形成并强化的,独立后,终于实现了越南人渴望已久的独立与和平。一般来说,越小的国家,自尊心越强,沃马克的不对称理论也认为,较弱的国家“倾向于恐惧和多疑”,期望自主权得到认同,作为小国弱国的越南,这种小国小民族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在越南殖民统治“真空”的情况下,容易幻想出新的入侵者,而这个新的入侵者,越南人认为最有可能是中国。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中越两国关系中,中国一直是处于较强力量的一方,加上越共政权的建立离不开中共的鼎力支持和帮助,因此,越南不得不接受一定意义上中国对越南国内的政治的“干涉”,但越南骨子里一直渴望独立自主。20世纪七八十年代,越南统一了南北,而中越矛盾和分歧愈演愈烈,国家利益冲突也出现了,有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做邻居,不免让越南有一种危机感。加上华侨华人在越南社会经济和精神上的优越性,使不少越南人对华人社会存在误解,甚至指责华人剥削越南人民。同时长期以来华人社会基于巨大的经济势力和相对独立的管理结构、本质上的客居观念,而形成的独立封闭性,也让越南政府感到疑惧[4]。因此,随着越南国家统一的完成和中越关系的恶化,在越南民族主义以及当政者排外情绪的作用下,零星的排华行为逐步发展成为全国范围的排华浪潮。 (五)中国国内“文革”等政治因素的影响 历史上,中国国内的政治变局往往会造成海外华人社会政治的分合。这一时期中国国内的政治因素对越南排华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如文化大革命及文革时期错误的外交政策和华侨政策等。 60年代中后期,我国外交政策中意识形态色彩十分浓厚,一定程度上存在以我划线的做法,使我国外交工作严重失衡,并一度陷入险恶的国际环境,如同时与美苏对抗,并与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存在分歧等等。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展开,1966年下半年至1969年间,林彪、“四人帮”推行一套“左”倾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基调从遵循“和平共处”原则转而为战斗性的“革命”和“人民战争”[5]。当时为适应“反对美帝国主义”,“批判苏联修正主义”的政治需要,要求第三世界国家接受中国的观点。这引起了一些国家的不满和反感,而越南就是其中之一。这一时期越南工作的重心是统一南北,不仅需要中国的帮助,也需要苏联的支持,同时也需要争取国内资产阶级的团结以反对外敌,因此对中国的“反帝反修”感到不满和反感,但迫于仍需中国的援助,又不敢公开反对,只能将怨恨和不满暂埋心底,等到时机成熟,这种不满和怨恨就会浮现出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