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战役:华北野战军与阎锡山手下日军肉搏战(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7:11:50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抗战胜利,阎锡山重返太原,面对中共的压力,为巩固统治,在晋中推行“兵农合一、编户出丁”政策,村里的壮年,按照“六丁(一说三丁)出一”的原则,强行征兵,不给军饷,许多人被迫去当了阎军,(抗战时,山西属于第二战区,所以,阎军又被成为“二战区的兵”)。我四伯的丈人,就是这样,他被迫在阎军中当了多半年伙夫,后来讲过,阎锡山抠门,军装都发不全,只给了件上衣,除了做饭以外,还要当做苦力,行军时负责背着一口袋杂粮,别说打枪,连枪都没有摸过。晋中战役时,他被围在小常村,离自己家不过十里,战至最后,被长官用鞭子抽着,给了一只步枪,蹲在战壕里,朝天发了两枪。后来打乱了,解放军冲进来,他脱了那件唯一证明身份的军装褂子,凭着一口方言,冒充难民就势回了家。这样的例子,村中很多,可见阎军的战斗力之差。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同时,阎锡山为清除中共势力,严格控制人民,实行 “自清救人,乱棍打人”的暴政,对同情或联系中共的平民,口号是“染红染白”,意为抓获的“染红”分子,必须交代同党,谋害同志,成为叛徒并加入其“警训队”,是为“染白”,就此断绝后路,死心塌地的为阎锡山服务。但如果拒绝合作或原本就是被冤枉的,无法交待出同党,即视为死硬分子,一律不加审判,由“特派员”一意决断,胁迫众人一起乱棍将其打死,这样不但杀鸡骇猴,还能使更多的人背上共产党的血债。这个政策实际操作起来极为骇人,由于每个村的“特派员”以及保长、甲长大都是些流氓无赖,催粮、派饷、征兵统统是这些人说了算,只要不合他们的心意,就胡乱扣个帽子,肆意杀人。我们村有个农妇,在抗日战争中,曾救助过受伤的“土八路”,后来得罪了特派员,被五花大绑,押到乡里,趁夜处死,当时有个本村的青年,于心不忍,和这个女人说,看在乡亲的份上,不让她受罪,一棍打在头上,直接毙命,但被特派员发觉,当场给定了个“染红”分子,竟然命令其他人员,要将该青年也一并打死,苦苦哀求后,仍被打伤。由此可见,阎锡山的恐怖手段和特务统治,不得人心,这也是解放后,毛主席镇压反革命的初衷吧,总之,这位只要自己一个人站在大街上,就能吓的人不敢上街的伪特派员,终于被拉倒河滩里,一枪结果了狗命,人们拍手称快。 也许是高压政策,也许是晋中特定的社会结构使然,在晋中战役前,中共的势力在这一带发展的不顺利,老百姓眼中,共产党的形象,被描绘成“共产共妻”的恶魔。村里的老人们讲过,打仗时,村里的女人甚至身怀剪刀,就怕被战后“共妻”,而一些男人,额头居然被阎锡山政权刺上“杀猪拔毛”、“铲共锄奸”等种种文字,目的是共产党来了,就冲这几个字,也会被杀掉,借以胁迫这些人拼死反抗,可惜,事实证明这么做只是个低劣的手段,毫无用处。因为,我在村里读初中时,就见过一个老汉,摊平额上的抬头纹,依稀看见这几个被岁月冲淡的墨痕,这是当年阎锡山政权实施“保甲连坐”时,由于他的邻居“通共”,所以,没逃了干系,被强行刺了字。老汉不但没有由此而死,反而一直活到了九十年代,算是对阎锡山的某种嘲讽吧。 虽然,阎锡山和其他同时代的军阀相比,耐力惊人,一直撑到解放,且对山西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一番努力,至今山西人还是记得他的好处,但最后阶段的阎锡山,其立场确实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反共,而是反人民了。我幼时,曾在家中旧物中,翻检出一本阎锡山发行的小册子,内容是些教育人民的顺口溜,记得一句是:“走路不要踏青苗,放羊不要啃树皮”,说的很在理,又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长辈讲过,这就相当于后来某人的“语录”,当时老阎曾要求村民背诵,并派人检查,如果不会,就要受罚。中国近代的许多事情,不仅实质相同,居然形式也雷同,看来还是有一贯性的,不是某个人的发明。阎锡山是个复杂的人物,他的成败得失,很难用简单的好坏与对错来评价的啊。 三、战役进程之拦截 晋中战役是在一九四八年的盛夏打响的,具体的日子,史料中记载的很详细,奶奶虽然记不清楚日子,但能一语道出阎军出动的作战意图:抢粮。当时麦收在望,阎锡山自然知道粮食对其政权的重要性,派出爱将,野战军司令赵承授率阎军精锐,从太原南下,在孝义一带构筑防线,企图阻击解放军。同时指使手下官吏爪牙,到村里强迫农民,不顾农时,提前割麦,不经打晒,要把麦穗交公,显然,老阎已经知道自己的统治不会长久,只能最后疯狂一把,但这样的损招,一时间人们怨声载道,哀鸿遍野。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猛将许世友:只容忍聂凤智顶撞自己
- 下一篇:王近山中将因第三者问题被开除党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