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期美国对苏联社会状况的调查——以“苏联访谈项目”为中心(4)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10:11:41 《史学月刊》2019年第1期 王子晖 参加讨论
注释: ①张广翔、王子晖:《论战后初期美国苏联学的冷战化——以“哈佛苏联社会制度项目”为中心的分析》,《史学理论研究》2012年第4期,第60~68页。 ②该项目所取得的成果构成了其“工作报告系列”(working paper series),总数达51篇/部(不包括利用项目数据所取得、但未正式纳入“工作报告系列”的成果);其中一部分以专著或论文的形式公开发表,未公开发表的则被保存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图书馆,并向读者开放。 ③国内目前仅见高宏久、袁胜育:《新与旧的角力——略论转型时期俄罗斯政治文化》(《国际观察》2004年第5期)一篇论文提及该项目,但主要是对项目成果中有关苏联政治文化阐述的引用。美国学界除项目“工作报告系列”成果之外,还陆续出现了很多利用项目数据所取得的其他成果,但大多数仍是以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探讨苏联的具体问题,并未见到以项目运作过程本身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或专著。此外,一些当时参与项目的专家在与笔者的通信中也多少表达了“苏联访谈项目”尚未被历史学家所关注的看法。 ④苏联犹太人研究局:“来自苏联的犹太人移民统计”(Soviet Jewry Research Bureau,“Jewish Emigration From the USSR Statics”),http://digitalcollections.library.cmu.edu/awweb/awarchive?type=file&item=711437[发布日期不详]/2015-10-25。 ⑤詹姆斯·R.米勒编:《苏联的政治、工作和日常生活:对原苏联公民的调查》(James R.Millar ed.,Politics,Work,and Daily Life in the USSR:A Survey of Former Soviet Citizens),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页。 ⑥古尔·奥弗、阿龙·维诺库尔:《旧体制下的苏联家庭: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状况与行为》(Gur Ofer & Aaron Vinokur,The Soviet Household under the Old Regime:Economic Conditions and Behaviour in the 1970s),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xv~xviii页。 ⑦格雷戈里·格罗斯曼:《苏联与东欧的第二类经济:文献目录》(Gregory Grossman,The Second Economy in the USSR and Eastern Europe:A Bibliography),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1990年印刷,第i~ii页。 ⑧詹姆斯·R.米勒:《苏联访谈项目:历史、方法和偏差的问题》(James R.Millar,The Soviet Interview Project:History,Method,and the Problem of Bias),厄巴纳-香槟:伊利诺伊大学1986年印刷,第3~4页。 ⑨大卫·C.恩格曼:《认识你的敌人:美国苏联问题专家的兴衰》(David C.Engerman,Know Your Enemy:The Rise and Fall of America's Soviet Expert),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54页。 ⑩赫伯特·J.埃里森:“关于斯拉夫学研究新方法的建议”(Herbert J.Ellison,“Proposal for a New Approach to Research in Slavic Studies”),洛克菲勒档案中心社会科学研究协会档案(Rockefeller Archive Center,SSRC Records,1/1/24/256/1504)。 (11)马歇尔·D.舒尔曼:“美国苏联研究的未来”(Marshall D.Shulman,“The Future of Soviet Studies in the United States”),《斯拉夫评论》(Slavic Review),第29卷第3期(1970年9月),第582~588页。 (12)大卫·C.恩格曼:《认识你的敌人:美国苏联问题专家的兴衰》,第253页。 (13)除提议者詹姆斯·米勒及会议主持者凯南研究所秘书S.弗雷德里克·斯塔尔(S.Frederick Starr)外,其他与会者分别为:芝加哥大学斯拉夫区域研究委员会主席杰里米·R.阿兹雷尔(Jeremy R.Azrael)、斯坦福大学俄国与东欧研究中心主任亚历山大·达林(Alexander Dallin)、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斯拉夫语言文学系主任莫里斯·弗里德伯格(Maurice Friedberg)、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拉夫与东欧研究中心主任格雷戈里·格罗斯曼、SPSS软件开发者诺曼·H.尼(Norman H.Nie)、密歇根大学俄国与东欧研究中心主任威廉·齐默尔曼(William Zimmerman)、苏联与东欧研究全国委员会主席弗拉基米尔·图马诺夫、国务院苏联政治问题专家保罗·K.库克(Paul K.Cook)、国防部官员弗雷德里克·W.吉斯勒(Frederick W.Giessler)和威廉·曼托珀(William Manthorpe)(詹姆斯·R.米勒:《苏联访谈项目:历史、方法和偏差的问题》,第46~47页)。 (14)(15)伊利诺伊大学档案馆苏联访谈项目文件:“1979年8月3日会议记录”(“Meeting minutes of 3 August 1979”,University of Illinois Archives,Soviet Interview Project Files,1979—88,24/2/50box 1)。 (16)(17)詹姆斯·R.米勒:《苏联访谈项目:历史、方法和偏差的问题》,第6~7、8~11页。 (18)关于历次研讨会主题及参加者的详细情况,参见迈克尔·斯瓦福德等编:《苏联访谈项目综合调查码簿》(Michael Swafford et al.eds.,Soviet Interview Project General Surveys Codebook)第3部分,厄巴纳-香槟:伊利诺伊大学1988年印刷,第23~25页。 (19)伊利诺伊大学档案馆苏联访谈项目文件:“1980年6月16日会议记录”(“Meeting minutes of 16 June 1980”,University of Illinois Archives,Soviet Interview Project Files,1979—88,24/2/50Box 1)。 (20)除项目负责人詹姆斯·R.米勒外,专家组其他成员分别为:密歇根大学人口学家芭芭拉·安德森(Barbara Anderson)、纽约大学政治学家唐娜·巴里(Donna Bahry)、休斯顿大学经济学家保罗·R.格雷戈里(Paul R.Gregory)、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政治学家拉斯马·卡克林斯(Rasma Karklins)、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家诺曼·H.尼、密歇根州立大学政治学家布赖恩·D.西尔弗(Brian D.Silver)、范德堡大学社会学家迈克尔·斯瓦福德、以色列海法大学社会学家阿龙·维诺库尔、密歇根大学政治学家威廉·齐默尔曼[参见迈克尔·斯瓦福德等:《苏联访谈项目综合调查码簿》“研究团队”(“Research Team”)]。 (21)(22)詹姆斯·R.米勒:《苏联访谈项目:历史、方法和偏差的问题》,第11、12~13页。 (23)(26)迈克尔·斯瓦福德等:《苏联访谈项目综合调查码簿》第3部分,第28、11页。 (24)詹姆斯·R.米勒、彼得·唐豪:《苏联城市的生活、工作与政治:苏联访谈项目结果》(James R.Millar & Peter Donhowe,Life,Work,and Politics in Soviet Cities:Results of the Soviet Interview Project),厄巴纳-香槟:伊利诺伊大学1987年印刷,第4页。 (25)芭芭拉·A.安德森、布赖恩·D.西尔弗:《苏联访谈项目综合调查样本》(Barbara A.Anderson & Brian D.Silver,The SIP General Survey Sample),厄巴纳-香槟:伊利诺伊大学1986年印刷,第1页。 (27)亚美尼亚人在美国的苏联移民中占有一定比例,但是却被排除在抽样框架之外。这主要是由于相关信息显示,在美国的亚美尼亚人移民中有六成以上出生于苏联以外(主要是中东和地中海地区)并于二战之后被遣送回苏联,其余则多为此类人员的亲属。鉴于他们在苏联的生活经历可能相对具有非典型性,因而未被列入抽样框架[参见芭芭拉·A.安德森、布赖恩·D.西尔弗:《苏联访谈项目综合调查样本》,第3页]。 (28)芭芭拉·A.安德森、布赖恩·D.西尔弗:《苏联访谈项目综合调查样本》,第8页。 (29)芭芭拉·A.安德森、布赖恩·D.西尔弗:《苏联访谈项目综合调查样本》,第9页。 (30)迈克尔·斯瓦福德等:《苏联访谈项目综合调查码簿》第3部分,第32页。 (31)(32)W.舍曼·爱德华兹:《苏联访谈项目综合调查访问员培训》(W.Sherman Edwards,Interviewer Training for the Soviet Interview Project General Survey),厄巴纳-香槟:伊利诺伊大学1983年印刷,第2~3、3页。 (33)(35)迈克尔·斯瓦福德等:《苏联访谈项目综合调查码簿》第3部分,第7~8、33页。 (34)W.舍曼·爱德华兹:《苏联访谈项目综合调查访问员培训》,第6~7页。 (36)(37)(38)詹姆斯·R.米勒:《苏联访谈项目:历史、方法和偏差的问题》,第22、10~11、25页。 (39)古尔·奥弗、阿龙·维诺库尔、耶齐埃尔·巴尔—哈伊姆:《移民在苏联时的家庭预算调查》(Gur Ofer,Aaron Vinokur,and Yechiel Bar-Chaim,Family Budget Survey of Soviet Emigrants in the Soviet Union),圣莫尼卡:兰德公司1979年版,第1~2页。 (40)(43)詹姆斯·R.米勒:《苏联访谈项目:历史、方法和偏差的问题》,第23、37页。 (41)(42)迈克尔·斯瓦福德等:《苏联访谈项目综合调查码簿》第3部分,第13~14、20~21页。 (44)迈克尔·斯瓦福德:《对苏联社会地位的认识》(Michael Swafford,Perceptions of Social Status in the USSR),厄巴纳-香槟:伊利诺伊大学1986年印刷,第1~3页。 (45)阿龙·维诺库尔、古尔·奥弗:《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工资、家庭收入和财富不平等》(Aron Vinokur & Gur Ofer,Inequality of earnings,household income,and wealth in the Soviet Union in the 1970s),厄巴纳-香槟:伊利诺伊大学1986年印刷,第16页、第24~25页。 (46)(49)保罗·R.格雷戈里、亚内特·科尔哈斯:“苏联工人工资:来自苏联访谈项目的佐证”(Paul R.Gregory & Janet Kohlhase,“The Earnings of Soviet Workers:Evidence from the Soviet Interview Project”),《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第70卷第1期(1988年2月),第31、28页。 (47)阿龙·维诺库尔、古尔·奥弗:《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工资、家庭收入和财富不平等》,第7~8页。 (48)拉斯马·卡克林斯:《苏联的异议/强制关系》(Rasma Karklins,The Dissent/Coercion Nexus in the USSR),厄巴纳-香槟:伊利诺伊大学1987年印刷,第25~29页。 (49)唐娜·巴里、布赖恩·D.西尔弗:《苏联政治中的恐吓因素:恐怖的象征性使用》(Donna Bahry & Brian D.Silver,The Intimidation Factor in Soviet Politics:The Symbolic Uses of Terror),厄巴纳-香槟:伊利诺伊大学1987年印刷,第1~3页。 (50)(52)詹姆斯·R.米勒、伊丽莎白·克莱顿:《生活质量:相对满意度的主观测度》(James R.Millar & Elizabeth Clayton,Quality of Life:Subjective Measure of Relative Satisfaction),厄巴纳-香槟:伊利诺伊大学1986年印刷,第21~22、2~4页。 (51)威廉·齐默尔曼:《动员参与与苏维埃专政的性质》(William Zimmerman,Mobilized Participation and the Nature of the Soviet Dictatorship),厄巴纳-香槟:伊利诺伊大学1986年印刷,第12页、第15页。 (53)布赖恩·D.西尔弗:《苏联公民的政治信仰:制度规范的支持来源》(Brian D.Silver,Political Beliefs of the Soviet Citizen:Source of Support for Regime Norms),厄巴纳-香槟:伊利诺伊大学1985年印刷,第14页。 (54)保罗·格雷戈里:“詹姆斯·R.米勒,1936—2008”(Paul Gregory,“James R.Millar,1936—2008”),《斯拉夫评论》(Slavic Review)第68卷第2期(2009年夏季),第471~472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