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四川大学古文字与先秦史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中心与边缘:巴蜀文化和上古中国”高峰论坛在四川大学召开


    
    “中心与边缘:巴蜀文化和上古中国”高峰论坛在四川大学召开。图为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华夏 曾江)2019年11月2—3日,“中心与边缘:巴蜀文化和上古中国”高峰论坛在四川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四川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共同主办,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本次会议为期两天,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研究院所的专家学者围绕本次会议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在会议开幕式上举行“四川大学古文字与先秦史研究中心”成立授牌、揭牌仪式。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霖,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为“四川大学古文字与先秦史研究中心”授牌。四川省社科联主席杨泉明教授为“四川大学古文字与先秦史研究中心”授“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牌。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高中伟宣读《关于〈徐中舒全集〉入选四川省2019—2020年度重点出版规划项目的通知》。
    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李红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震中研究员,四川大学古文字与先秦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彭裕商教授分别发言。会议开幕式由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教授主持。
    李红岩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与历史研究的重要论述,是发展新时代史学的纲领性文献,是历史学繁荣发展的基本遵循。本次会议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与历史研究重要论述的切实体现。对“上古中国”进行深入研讨,绝非是为发思古之幽情,而是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对民族血脉之源、文化之根进行实证性的研究,这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古文字等“绝学”的传承与研究,对于中华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解码我们的文化与文明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彭裕商告诉记者,四川大学古文字与先秦史研究中心成立,是一件学术盛事,这标志着四川大学的古文字和先秦史两个方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1月1日,我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给座谈会发来贺信。这充分显示了国家对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的重视。我们要抓住这次机遇,做好各项工作,在学术上勇于进取,争取获得一批标志性的重要学术成果,把四川大学的古文字和先秦史切实振兴起来,并传承下去,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王震中看来,本次会议主题“中心与边缘”非常有意义。他表示,首先在于议题的意境高明,这是一个既有辩证思维,又需实证的议题,既立意深远,又接地气。说它具有辩证思维、立意深远,是因为在上古中国、在早期文明时期,中心与边缘是相对的、互动的、动态的,在这样的视角下,理论创新的用武之地很大。说它是实证的、接地气的,在于其与巴蜀文化相扣连。我们既可以在“中心与边缘”的辩证思维中思索上古中国、早期中国文明的一些课题,又可以从巴蜀文化出发,思考中心与边缘互动的问题。王震中表示,该论坛还有一个值得坚持的特点,就是不但指定评议人要对发言者进行评议,与会的其他学者也会提出一些质疑,形成了专家学者之间的辩论。这是系列论坛的一个传统,希望继续发扬光大。
    会议期间举行四组十三场报告,分别由四川大学霍巍教授、重庆师范大学常云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晁天义编审、四川大学彭裕商教授主持。
    河北师范大学沈长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冯时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施劲松研究员、四川大学彭邦本教授、复旦大学陈淳教授、四川大学彭裕商教授、重庆师范大学李禹阶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王子今教授、四川大学刘复生教授、重庆师范大学刘俊男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震中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易建平研究员、重庆师范大学袁艳玲教授分别作报告。精彩的学术报告和评议,与会学者的切磋砥砺,呈现出丰厚的学术内容,引起与会师生阵阵掌声。
    闭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震中研究员主持。四川大学彭邦本教授作会议会议学术总结。重庆师范大学李禹阶教授做为会议主办方之一发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李红岩研究员致闭幕辞。四川大学霍巍教授做为会议承办方发言。
    李红岩表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对于上古中国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深化了唯物史观、特别是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历史的相互结合,为发展唯物史观提供了中国材料;二是对于从源头和本质上深入探讨中国历史发展道路、历史发展规律,作出了独特贡献;三是对于当前的史学话语体系建设乃至三大体系建设,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意见和见解;四是充分展示了历史研究的实证与拟想相结合、理论与案例相结合、还原与阐释相结合、考古与文献相结合的学术魅力。
    最后由王震中宣布会议闭幕。本次“中心与边缘:巴蜀文化和上古中国”高峰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据介绍,四川大学的古文字和先秦史两个研究方向是由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徐中舒先生开创的,在徐先生的带领下,两个方向都取得了很重要的发展。古文字方向成立了古文字研究室,为当时的古文字研究重镇之一。古文字研究室为徐先生指导下,经过八年的不懈努力,编纂并出版了大型甲骨文工具书《甲骨文字典》,该书至今饮誉中外学术界,为甲骨文研究中必备的重要参考书。继《甲骨文字典》之后,古文字研究室又编纂并出版了《甲骨金文字典》。先秦史方向,1982年前后,徐先生作为召集人,四川大学在成都举办了全国首届先秦史研讨会,会上徐先生当选为首届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徐先生还受教育部委托,在川大举办了先秦史进修班,为期一年,每周授课,学员都是当时各高校的中青年教师,这些中青年学者在徐先生指导下,获益良多,其中很多人都成为先秦史领域的学术领军人物和学术骨干。四川大学在古文字和先秦史这两个研究方向有着深厚的学术底蕴。在四川省委宣传部关心和支持下,在四川大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正式成立四川大学古文字与先秦史研究中心,彭邦本教授担任中心主任,彭裕商教授担任中心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