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拯救中国命运的撤退 ●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依靠国家的力量,由军事部门指挥完成;宜昌大撤退则是卢作孚凭借一己之力,打通了全中国的“生命通道” 1940年5月底至6月初,德军悍然入侵法国,将英法联军围困在法国与英国隔海相望的海滨城市敦刻尔克。英法当局精心策划与实施,用9昼夜时间将33万联军人员和装备通过英吉利海峡抢运到英国,为日后反攻胜利奠定了基础。这就是世界战争史上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但是,早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前,在中国的川江航线上,就已经上演了一出同样伟大的大撤退,并在1938年10月底达到高潮。就在地处长江三峡的宜昌,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冒着日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进川,从而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依靠国家的力量,由军事部门指挥完成。宜昌大撤退则完全依靠的是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船队。因此,亲历了宜昌大撤退、举世闻名的中国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 2013年初,我们从重庆出发前往宜昌,寻访当年大撤退的痕迹。 在一夜的火车之后,我们在清晨抵达宜昌。招了一辆出租车往市区走,一路上,我们与司机闲聊起来。司机是个40多岁的中年人,也很健谈,但是对于我们的问题,他却显得有些茫然。“宜昌大撤退?不是很清楚哦。” “大撤退的遗迹和纪念物?应该没得了吧。” “卢作孚?没啷个听说过。”…… 汽车在滨江大道上行驶,车窗外,掠过的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城市。出租车司机的话或许并没有错,在不断的城市改造和建设之后,现在要在宜昌寻找一些几十年前的战争留下的痕迹,实在是太难太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