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西部边疆汉羌民族关系述论(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1:11:17 《思想战线》2019年第2期 朱映占 孙雪萍 参加讨论
二、东汉中晚期汉羌矛盾关系的激化 整个东汉中晚期,羌人与朝廷的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安帝、顺帝、桓帝时代。羌人对凉州刺史部所属东南各郡的攻击十分激烈,对于东汉社会发展的影响巨大。 (一)安帝、顺帝对羌人的武力镇压与民族矛盾的激化 安帝永初二年(108年)冬天,邓骘派遣任尚及从事中郎司马钧率诸郡兵,与滇零羌的数万人战于平襄,任尚大败,死者8千余人。于是滇零羌的首领在北地自称“天子,并招集武都、参狼、上郡、西河的羌人部落。一时间羌人的势力大盛,向东进犯赵、魏之地,向南进攻益州(此处的益州为益州刺史部,不是益州郡),杀死了汉中郡太守董炳,然后寇抄东汉王朝的政治中心三辅地区,再次隔断陇道。这一时期羌人的反抗,已经到了东汉王朝不能控制的地步,这在汉羌民族关系史上前所未有。 在羌人越来越强大相对,东汉王朝各级官员开始采取保守策略。“皆争上徙郡县以避寇难。朝廷从之,遂移陇西徙襄武,安定徙美阳,北地徙池阳,上郡徙衙。”但是,百姓留恋故土,“不乐去旧”,官员便“遂乃刈其禾稼,发彻室屋,夷营壁,破积聚”,而当时百姓又面临旱蝗饥荒,所有的困难加在一起,百姓“流离分散,随道死亡,或弃捐老弱,或为人仆妾,丧其太半”。由此可见,羌人与东汉的矛盾冲突,导致了极大的社会问题,其最大的受害者还是百姓。 之后,东汉王朝任命汉阳太守庞参为护羌校尉。庞参治理羌人的策略是不以武力为上,而以恩信招诱之,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益州方面,益州刺史张乔也采取以招诱为主的策略,当地羌人没有出现大的反抗。这时,东汉官员任尚希望利用羌人内部的矛盾冲突,让效功羌号封去刺杀零昌,并且封号封为羌王。冬天,任尚亲自带领各路军队,与马贤合击北地郡的羌人狼莫。马贤首先在安定郡的青石岸打败了狼莫,这时任尚的军队到了安定郡的高平,两支军队合势俱进,狼莫逃走,部分羌人投降。 安帝元初五年(118年),度辽将军邓遵招募上郡全无羌雕何等人刺杀了狼莫。羌人内部出现“群龙无首”的状态,三辅地区、益州刺史部出现了少有的平静。这种平静,是用巨大的社会财富换来的。对此,班固感叹到:“自羌叛十余年间,兵连师老,不暂宁息。军旅之费,转运委输,用二百四十余亿,府币空竭。延及内郡,边民死者不可胜数,并、凉二州,遂至虚耗。” 东汉顺帝即位的永建元年(126年),陇西钟羌反抗。护羌校尉马贤带领7千余人,在临洮与钟羌进行战斗,斩钟羌首千余级,其余大部分投降,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凉州刺史部各郡无事。顺帝永建四年(129年)冬天,马贤因罪被免去护羌校尉,右扶风韩皓接替马贤为护羌校尉。但是不久,韩皓又被免职,张掖太守马续替代韩皓为护羌校尉。从顺帝不断更换护羌校尉的人选来看,顺帝即位之初,也没有治理羌人的清晰策略。但是,顺帝很快重新启用马贤。马贤仍然以武力镇压为主要方法,来解决汉羌矛盾关系。顺帝永和五年(140年)夏天,羌人当中的且冻、傅难等部又反叛,攻击金城郡。与此同时,西部边塞及湟中地区的羌人也“大寇三辅,杀害长吏”。来机、刘秉征发京师附近各郡及诸州兵进行反击。顺帝封马贤为征西将军,以骑都尉耿叔为副将,带领左右羽林、五校士及诸州郡兵10万人屯守汉阳;还在扶风、汉阳、陇道作坞壁300处,驻扎屯兵,以保聚百姓。对此,羌人且冻派遣部分羌人攻击武都郡,烧陇关,掠苑马。顺帝永和六年(141年)春,马贤带领五六千骑兵进行反击,最终马贤和他的两个儿子战死。在此情况下,顺帝在汉安元年(142年),任命赵冲为护羌校尉。赵冲没有采取武力平定的方法,而是采用恩威并重的方法治理羌人。他首先以和平的方法招抚羌人,“罕种乃率邑落五千余户诣冲降。于是罢张乔军屯。而对仍然占据着安定郡北方的烧何羌,赵冲与汉阳太守张贡联合进攻烧何羌,斩首千五百级,得牛、羊、驴18万头。到了冬天,赵冲又发动攻击,斩首4千余级,“于是诸种前后三万余户诣凉州刺史降”。顺帝建康元年(144年)春,赵冲追击反抗的羌人到了武威郡,但是“军度未竟,所将降胡六百余人叛走,冲将数百人追之,遇羌伏兵,与战殁”。赵冲虽然战死,但是却给了羌人根本性的打击,羌人对东汉的攻击开始衰减。 (二)桓帝、灵帝对羌人恩威并施弱化民族矛盾 桓帝永寿元年(151年),接替赵冲的护羌校尉张贡去世,桓帝任命前南阳太守第五访为护羌校尉。第五访对羌人的治理策略也是恩威并用,所以在第五访担任护羌校尉期间,西垂无事。桓帝延熹二年(159年),第五访去世,桓帝任命中郎将段颎为护羌校尉。桓帝延熹三年(160年)春天,羌人又发动对边关的攻击。段颎带领军队进行了有力反击,一直把羌人追到黄河源头积石山,出塞2千余里。和以往的护羌校尉相比,段颎是一个治理羌人效果显著的护羌校尉。桓帝延熹四年(161年),零吾羌又与先零羌、上郡沈氐羌、牢姐羌联合攻击并州、凉州及三辅地区。羌人攻击最猛烈的时候,到了“凉州几亡”的地步,段颎仍然采用恩威并重的策略治理羌人,所以“羌封僇、良多、滇那等酋豪三百五十五人率三千落诣颎降”。对于那些仍然对抗的当煎羌和勒姐,段颎则“将万余人击破之,斩其酋豪,首虏四千余人”。桓帝延熹八年(165年)到桓帝永康元年(167年),段颎对反抗的羌人进行了一系列反击,并取得大胜。至此,凉州刺史部西部羌人的反抗基本被平定。 虽然凉州刺史部西部羌人的反抗渐渐平息,但是凉州刺史部东边先零羌等部,仍不断寇扰三辅地区。其后皇甫规和张奂一直对羌人进行平定招抚,但效果不大。反抗的羌人或降或叛,不断变化。桓帝询问段颎东部羌人不断反抗的原因,且希望段颎移兵东讨。段颎向桓帝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东部还没有归附朝廷的羌人有3万余落,约十几万人,这些人分布在塞内附近,没有地理屏障,不应该以武力平定。桓帝采纳了段颎的建议。 桓帝去世后,灵帝即位。灵帝在位时期,东汉王朝已经进入全面衰退阶段。灵帝建宁元年(168年)春天,段颎将兵万余人,带了15日的粮食,从彭阳直指安定郡高平县,与先零诸羌战于逢义山。此役,段颎取得空前胜利。战争结束后,投降的4千羌人被安置到安定、汉阳、陇西3郡,东羌悉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