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蒋介石的两记耳光成就了狂人刘文典的一世英名(7)


     父亲对他的学生是很爱护很关照的。陶光是父亲在清华时的学生,1947年陶光到云大教书后,和我们家关系很密切,时常约我父亲去看滇戏。就在看滇戏的过程中,陶光认识了滇戏名伶耐梅,并对其渐生好感,要跟耐梅结婚,父亲没有反对,还帮忙成全。当时耐梅惹上了戏班子里的黑道势力,怕结婚当天出什么事,父亲就特地把庾晋侯请去了,当时庾晋侯在昆明有一定的威望。婚宴就摆在商务酒店,当天平安无事。陶光和耐梅结婚的第一天住在酒店,第二天没有地方住了,父亲就向孙乐斋租了一间房子给他们。
     吴进仁比陶光晚一辈,那个时候好像他大学还没毕业,经常来家里向父亲请教问题。记得在“九九整肃”的时候,吴进仁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被冤枉,被抓了关起来。父亲得知这一消息,马上跑去警备司令部,说这是他的学生,警备司令部的人还是比较尊重父亲的,给父亲行礼,立马就放了吴进仁。解放后,父亲还帮吴进仁和孙乐斋先生的二女儿撮合,由我母亲做媒,两人成了婚,婚后还生了一个女儿。
    
     1954年,全国开展批判胡适思想的运动。在云大的批判会上,父亲自始至终没有提到胡适两个字,他觉得胡适是他非常要好的信得过的朋友。刘师培过世后,是父亲把他的灵柩送回家乡的。当时刘师培出于某些原因,名声有点不好,过世了大家好像也无动于衷。父亲租了一条船,把他的灵柩放在上面,亲自从江苏这边把他送回家安葬。
     父亲对于学问是很严谨的。听母亲说,父亲大多是晚上做学问,从晚上9点钟后开始,做到天亮以后才睡觉。中午我母亲做好饭,把父亲叫起来,他还是迷迷糊糊的。那时在大学都是以学术立足,一位教授如果在学术方面没有什么成就,是会被别人非议的。一个毛头小伙子做点翻译或写点感受之类的,难登大雅之堂,必须要有一两部有影响的学术著作才行。压力成了动力,父亲就拼了命地做学问,还曾经为了一种资料专门跑到日本去。
     很多人说父亲狂,我觉得叫作自信或许更确切些。父亲的《淮南鸿烈集解》和《庄子补正》都在台湾出版了,并且多次再版。中华书局及其他出版社也在出版。知名大学的图书馆都藏有父亲的这两部书。只要是研究《淮南子》和《庄子》的学者,都会把父亲的这两部书作为必备的参考书。
     解放以后,父亲看到中国人扬眉吐气,看到中国大地一片欣欣向荣,加之他又参加了政协会议,对于研究学问更是兴致盎然。当时云大在王九龄故居里专门给他备了一间工作室,父亲潜心撰写整理《杜甫年谱》和《王子安集校注》。可是初稿刚刚出来,政治运动便扑面而来。父亲白天挨批斗,晚上写交代材料,残酷的精神折磨严重摧残了父亲的身体。在这样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之下,父亲最终没能撑下去,1958年7月便与世长辞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