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2:11:01 光明日报 张海鹏 参加讨论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史要论⑥】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经过新中国70年砥砺奋进,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前所未有地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华民族开启了发展进步的新纪元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最后胜利,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里程碑,是中华五千多年历史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结束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的历史,结束了极少数压迫者、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国家四分五裂、征战不已、人民生活贫困、生灵涂炭的局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回顾中国近代史不难发现,从1840年到1949年这一百多年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屡次失去发展的机遇。现代工业只是星星点点地分布在若干城市。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例很低,中国仍然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而中国真正走上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并且改变传统农业大国的地位,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制定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甫一成立,就立即实施没收官僚资本为人民的国家所有,并于1949年年底基本完成。对于在华外国资本企业,没有采取直接没收的政策,而是首先废除了外国资本企业依据不平等条约所享有的经济特权,然后通过监督、管制、收购、征购等办法,妥善处理外国在华企业,到1952年底基本上清理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经济势力。新中国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它形成了新生人民共和国的物质基础,成为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引领力量。 完成土地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项重大社会改革成就。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指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据1952年调查材料,全国解放以后,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不破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实行“耕者有其田”,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下一步任务——社会主义的方向就难以达成。到1952年底,全国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这是民主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标志。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成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基本的支持力量。 新中国成立初期,千疮百孔,百废待举,巩固人民共和国政权的任务形势十分严峻。国民经济恢复面临很大难题,不法投机商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造成物价飞涨,给国民经济的稳定与恢复造成了很大威胁。我们党采用行政、法律和市场手段,同上海、天津、武汉、广州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打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从而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与此同时,新中国还面临着美国侵略的严重威胁。1950年,美国趁朝鲜内战,组织“联合国军”侵略朝鲜,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美军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严重威胁我国安全。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毅然决然地作出了抗美援朝的重大战略决策。经过两年多的顽强抗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以英勇无比的战斗精神把美军逼到了谈判桌上。抗美援朝既是一场捍卫国家独立的正义战争,也是维护新生人民共和国安全的“立国之战”,它的胜利奠定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发展基础。 土地改革、恢复国民经济、抗美援朝,都是在短短几年内完成的,使新中国度过了成立初期的困难,大踏步进入社会主义建设中。此后,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启动了一批大型建设项目,不仅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工业化基础,也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大规模现代化建设的真正开端。 中国实现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在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不失时机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中国这个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在基本经济制度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是借鉴苏联,实行计划经济和国有制。在借鉴过程中,毛泽东等领导人对中国实际做了大量调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集中体现在毛泽东撰写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等重要文献之中。这些关于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总结,反映了那个时期我们党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虽然我们党在探索中也犯过错误,但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加深了党和人民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坚定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的信心。 在根本政治制度方面,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保证了我国坚定地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执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着全国人民的意志。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依法完成了《共同纲领》提出的政权机关的组成。这部宪法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基础。在旧中国毫无政治地位的广大工农大众,第一次成了国家的主人,他们的代表加入了各级政权机关,也成为各级人民代表构成中的主要成分。在政治制度的设计中,人民第一次成为国家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一百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事实证明,不触动旧的社会根基的自强运动,各种名目的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都不能让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稳定下来,也都谈不上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 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历史新时期。这个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实际。这是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十分关键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在这样一个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指导下,才有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才有了“发展是硬道理”,才有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才有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等。在此基础上,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时推进。我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要巩固党的领导,而不是削弱党的领导;是要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是削弱这个制度;是要更好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而不是削弱这个作用。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既积极又稳妥,更好发挥全体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行进在一条广阔的康庄大道上。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不但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上取得了伟大成就,而且在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伟大成就。需要明确的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坚强有力,谋划长远,统筹国内国际大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没有希望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 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形势,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清晰表达了我们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期待,反映了我们党对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信心。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空前有力地强调了反腐败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以“八项规定”为起点,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从严管理党的干部,努力构筑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堤坝,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提出了治党治国治军的一系列措施,把制度的笼子扎得更加牢固。我们党要成功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必须勇于推进伟大自我革命,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当前,我们党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目的就是要在新时代建设一个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也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政治保障。 进入新时代,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下,通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党的十九大擘画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今天,我们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中国道路、中国声音、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等受到了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站在新时代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我们更应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断凝聚起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张海鹏,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