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城市集体记忆的文化遗产:以台湾地区台南林百货的保护为例k(4)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2:11:54 《中国文化遗产》(京)20 林孟怜 参加讨论
①林百货事实上为六层楼建筑,但因第六层面积缩小,从外观上仅能辨认出为五层楼的高度。上述说明引自:徐裕健,林正雄,吕俊仪.市定古迹原林百货修复工程施工记录工作报告书[R]台南:台南市立文化资产管理处,2013:6。 ②关于林百货初建时期的资料引自:台湾文化资产资料库“台湾文化部文化资产局—文化资产个案导览—原林百货”[DB/OL].(2017-08-23)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980626000004。 ③1坪约相当于3 0378平方米。 ④图片来源:台湾文化资产资料库“财团法人台南市文化基金会老照片”[DB/OL](2018-03-05)http//www.tncf.org.tw/archives/indexphp?rn2=35&years=&kd=林百&x=0&y=0。 ⑤资料来源:台湾文化资产资料库“台湾文化部文化资产局—文化资产个案导览—原林百货”[DB/OL](2017-08-23)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980626000004。 ⑥关于林百货原使用状态的内容引自:徐裕健,林正雄,吕俊仪.市定古迹原林百货修复工程施工记录工作报告书[R].台南:台南市立文化资产管理处,2013:285。 ⑦图片来源:林百货官方网站“楼层介绍”[DB/OL](2018 04 02)http://www.hayashicomtw/pageasp?nsub=A8A600&lang。 ⑧资料引自:林百货官方网站“建筑特色”[DB/OL](2018 04 02)http://www.hayashi.comtw/。 ⑨图片来源:林百货官方网站“楼层介绍”[DB/OL](2018 04 02)http://www.hayashi.com.tw/page.asp?nsub=A8A600&lang。 ⑩资料来源:台湾文化资产资料库“台湾文化部文化资产局—文化资产个案导览—原林百货”[DB/OL](2017-08-23)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980626000004。 (11)台湾《文化资产保存法》第27条:公有及接受政府补助之私有古迹、历史建筑及聚落,应适度开放大众参观。依前项规定开放参观之古迹、历史建筑及聚落,得酌收费用;其费额,由所有人、使用人或管理人拟订,报经主管机关核定。公有者,并应依规费法相关规定程序办理。上述条文引自台湾文化部网站[EB/OL].(2017 08 23)http://www.boch.gov.tw/information_16051530.html。 (12)西方对于个体性存在的强调,也使得“identity”从基于国家历史主义的传统集体需要,转化为个体建构其有意义存在的本质需要。二战后,“identity”变异为一种非常个人化、私密化的生活建构需要。上述解释引自:陆地走向“生活世界”的建构:建筑遗产价值观的转变与建筑遗产再生[J]时代建筑,2013(3):30. 参考文献: [1][14][38]徐裕健,林正雄,吕俊仪.市定古迹原林百货修复工程施工记录工作报告书[R].台南:台南市立文化资产管理处,2013:4-6,22-23,284. [2][4][9][13][18][20][22][31][34][35][38]陈秀琍,姚岚龄.林百货:台南银座摩登五栈楼[M].台北前卫出版社,2015:100-103,162-163,172-189,195,198,202,208,210-212.216,226-233,252-257. [3][6][12]中华民国地区发展学会.原林百货古迹再生招商营运管理维护计画[Z].台南:台南市政府都市发展局,2004:1-1,1-13. [5][7]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145-146,165. [8]陈志华.建筑与社会生活[J].新建筑,1988(1). [10]陈志华.文物建筑保护是一门专业[J].世界建筑,2006(8):105. [11][23]徐裕健.市定古迹原林百货(文创百货)委托民间经营OT案前置作业计画报告书[R].台南:台南市立文化资产管理处,2013.1-2,2-16. [15][19]陈志华.文物建筑保护中的价值观问题[J].世界建筑,2003(7). [16][27]林正雄.集体记忆与城市遗产保存的叙事性:以台南市定古迹林百货保存活化为例[J].建筑师,2015(12):106,109-110. [17]陆地.真非真,假非假:建筑遗产真实性的内在逻辑及其表现[J].中国文化遗产,2015(3). [21]林会承.台湾文化资产保存史纲[M].台北:远流出版社,2011:69-70. [24]陆地.走向“生活世界”的建构:建筑遗产价值观的转变与建筑遗产再生[J].时代建筑,2013(3). [25][36](意)贝奈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M].傅任敢,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8,12,83. [26]徐明福.台南市孔庙文化园区之规划:台南市旧街区保存与再生之契机[J].建筑师,1998(7):100-101. [28](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M].毕然,郭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43,70. [29][32]王明珂.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 文本与表征分析[M].台北:允晨文化,2015:110,138. [30]蔡蕙如.从世代论集体记忆的变迁:以台南神社和林百货屋顶神社的传讲为讨论场域[J].台阳文史研究,2016(创刊号). [33]台南文创林百货14日开幕.中时电子报网站[EB/OL](2014-06-11)[2018-03-17]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0611003580-260405. [37]David Lowenthal and Marcus Binney.Our Past Before Us:Why We Save it?[M].London:Maurice Temple Smith,Ltd,1981:254.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