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拉美研究70年:机构发展与转型挑战(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12:11:38 《拉丁美洲研究》2019年第 郭存海 参加讨论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成为拉美研究机构发展的加速器。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并于2015年正式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拉美不仅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而且是“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方。这种表态正式确认了“一带一路”和拉美的关系。此后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先后有19个拉美国家同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共建协议,占拉美国家总数的近60%。“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亟需有关“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知识支撑,这对包括拉美研究在内的区域研究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为拉美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拉美研究机构的地理分布也体现出相应的政策和经济发展特点。从图3可以看出,目前拉美研究机构已经覆盖至全国18个省市,其中仅北京一地,就高达22家;上海次之,但也有7家集聚。也就是说仅京沪两市的拉美研究机构就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这种地理分布既同京沪的政治和经济的地缘优势相关,又同其国际大都市定位及优质高校大量集中相关。紧随京沪两市之后的是江苏、广东和河北。个中原因或是,江苏和广东两省同拉美国家经济关系密切,亟需相关知识和政策智慧的支撑;而河北目前是同北京联系紧密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区。事实上,在几乎所有同拉美有密切合作的地区都有了拉美研究机构,以满足地方发展对拉合作的需要。 (三)机构性质“虚多实少”限制了拉美研究的发展潜力 尽管在过去15年间,拉美研究机构增长了833%,达到56家,但对这些机构进一步细分发现,“虚多实少”是其本质特征。机构繁荣并不意味着研究繁荣,机构的性质和级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资源配置,进而影响拉美研究发展的潜力。通过对全国56家拉美研究机构的摸排发现,只有17家也就是30%的拉美研究机构属于实体(见图4)。这就意味着至少在人、财、物等硬件方面的资源配置上能够得到一定保障,从而为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对较好的基础设施环境。相对而言,其余39家是非实体,即约70%的拉美研究机构在争取基础设施保障方面就面临挑战,这无疑会影响拉美研究的动力和成效。 高校可谓是中国拉美研究的主力,也是增量最集中的来源。在56家拉美研究机构中,共有50家属于高校研究机构,占比接近90%。因此,有必要对高校系统的拉美研究机构做一特别分析。第一,从教育部国别和区域基地的入选情况来看(见图5),只有2家(占4%)高校的拉美研究机构于2011年第一批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培育基地名单,另有19家(占38%)在2017年成规模地进入备案基地名单;与此同时还有29家,也就是说接近60%的高校拉美研究机构既不属于培育基地,也不属于备案基地。 第二,拉美研究机构的建设有43%属于校级科研平台,是占比最高的(见图6)。这种校级机构大体包括两类:或者是实体,无须依托其他院系;或者属于“低职高配”,即虽是校级平台,但其发展仍主要依托外语类院系或国际问题类院系。除此之外,高校拉美研究机构所依托的院系依次是外语类院系(21%)、国际问题类院系(13%)、经管类院系和历史类院系(均为9%)等,还有少部分机构则依托民族学和社会学、政治学和公共管理等。这种分布对其研究领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图6 中国高校的拉美研究机构分布:按依托院系 资料来源:《中国拉美研究机构发展状况调查(1949—2019年)》,中国拉丁美洲学会,2019年。 研究机构的性质及是否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或备案基地名单,会影响高校对拉美研究机构的重视程度,进而影响资源的配置。在返回的53份有效问卷中,只有25家机构(占47%)有年度预算,一半以上的机构(28家)没有年度预算。年度预算的缺失通常意味着难以进行科研规划,科研的可持续性就成为问题。对有年度预算的25家机构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年度预算的分布情况。如图7所示,凡是拥有年度预算的拉美研究机构,有44%的机构预算额度在20万~30万元,或者更高。尽管如此,仍有28%的机构的年度预算额度在10万元以下。而在无年度预算的拉美研究机构中(见图8),有近80%的机构,年度经费低于20万元;有一半以上(54%)的机构年度经费不足5万元。由此可以看出,缺乏预算通常意味着资金不足或者影响可持续供给,进而影响着拉美研究的动力和成效。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共同体”与英国重商主义者的富强观
- 下一篇:西德对东德经济诱变政策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