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的徐州大突围:一次挽救60万国军撤退(1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9:11:11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对于第五战区主力的大撤退,李宗仁与白崇禧都绞尽脑汁,譬如撤退的方向、道路与先后秩序的分配、掩护部队的组成和派遣、要点的先期占领与时间的管制等等,都完成了极其详尽的计划,才能乱中有序,像孙子说的: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军判断中国军队,不论兵员补充或后勤补给都来自西方,徐州会战已历时五个多月,已经为武汉会战争取了充分的时间。如果中国军队撤退的话,自然是向西撤退。而李宗仁则是将计就计,鲁南兵团与淮北兵团力拒日军进攻;鲁西兵团则佯顺敌意,向徐州方向进攻,使日军确信中国军队将向西撤退,而鲁西兵团真实目的是与淮北兵团连手,掩护主力向皖北、皖中撤退。鲁南战役告一段落后,日军未再对中国军队保持接触和施以压力,反而横越微山湖向鲁西一带转移,企图在陇海沿线上拦阻中国军队。这是日军用兵的最大败笔,也是徐州会战成败最大的关键!正是因为日军的错误判断,将主攻方向放在陇海线,这才使徐州守军的主力能从容部署撤退。 5月17日,92军在霸王山的阵地、139师在萧县的阵地以及77军在宿县西南的阵地均被日军突破,另外徐州西北的丰县也被日军攻占,徐州已万分危急,当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撤出徐州,但火车刚过宿县,前方铁路就被工兵部队炸毁了,李宗仁只好率司令长官部人员和特务营以及中央留徐州机关人员等千余人徒步转移。 这时,战役的重心发展到了徐州的西南,萧县的地位更加重要了,因此白崇禧为了激励守军139师的士气,许下了五万元的重赏。139师以1个旅守帽山前缘丁里及沿龙河之线,另1个旅占领县城周围的高地。17日,21师抵达萧县以北的鲁山,因徐州近郊霸王山失守,该师又被调回徐州,致使139师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18日,日军自城北突入城内,守军在城内仍坚持巷战,至12时守军退守东门一隅,师长李兆瑛也在巷战中负伤,参谋长邓佐虞阵亡。最后李师长率残部突围向西撤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