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鹏:对中国政治术语作出翔实的学术论证 我进入工作单位,有幸在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范文澜、胡绳、刘大年等同志领导下工作,不仅读他们的著作,而且亲炙他们的教诲。...
王也扬:《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与延安整风 摘要:《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传入中国后,对中共及其意识形态产生了巨大而且深远的影响。本文研究了该书与延安整风的关系...
马勇:中国首任驻美公使陈兰彬的世界认知 1861年,清政府设立专掌外交事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中外之间的对话交往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长袍马褂云集的...
王建朗:民国是个试验场 算上辛亥革命的时间,从1911年10月到1949年10月,只有38个年头。不用说,38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实在是短暂的一瞬。然而,这38年却是中国社会发生剧变...
桑兵:学术分南北,有对垒也有交流——由陈寅恪一句评语引发的思考 1933年12月陈寅恪阅岑仲勉论著后回复陈垣的信中,有“此君想是粤人,中国将来恐只有南学,江淮已无足言,更不...
王建朗:从世界秩序的变迁中观察中国 中国是在列强坚船利炮下打开国门的。此后百年间,中国外交经历了从丧权失土到恢复国权的过程,中国的国际地位经历了巨大的沦落与上升过程...
罗志田:梁漱溟——诚恐事理因意气之蔽而迷晦 “五四”运动后,梁漱溟因演讲并出版《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而“暴得大名”,引起广泛关注,包括不少批评。 梁漱溟常常指斥了他...
虞和平:一个传薪者的精神谱系 窗子朝南。吊兰牢牢地占据了书桌一角,尽管疏于浇水,但在阳光看来,似乎过于茂盛了——与整个21世纪一样,一时找不到悠长的根部。电脑偶尔发出...
章开沅:国学家的精神世界——对章太炎与“《苏报》案”的再认识 历经戊戌政变、八国联军之役与自立军起义失败,章太炎终于与康、梁决裂。壬寅(1902)三月,他在东京举办“支那...
王建朗:世界秩序变迁中的中国 中国是在列强坚船利炮下打开国门的。此后百年间,中国外交经历了从丧权失土到恢复国权的过程,中国的国际地位经历了巨大的沦落与上升过程。与此...
桑兵:清季“革”“保”论战与共和观念的演进 众说纷纭的选择 就汉字概念而言,梁启超应是倡导传播“共和”观念的前驱。不过,梁启超无奈告别共和与孙中山顺势高揭共和在时间点...
崔志海:晚清史研究百年回眸与反思 在国内学术界,晚清史的研究对象为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到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这段70多年的中国历史,这已是大家的一个共识。晚清史的独特性在于...
李细珠:历史人物研究的魅力所在 魏源,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其著作《海国图志》,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史地、政制、风情等情况,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观点,...
刘萍:建国以来史料学的理论探讨 摘要:建国以来,史料学研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史料的重要性一度被弱化,史料学是否应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也备受置疑。改革开放以后,史料学...
台湾学者张玉法先生说,历史法庭有两种形式,一是无形的历史法庭,一是有形的历史法庭。无形的历史法庭。历史的知识和评价是暂时的,不是永久的。有学术自由的国家,历史的案...
闻一多被刺事件的历史考察 作者:闻黎明 1946年7月11日,著名民主活动家李公朴在昆明遭国民党特务暗杀。15日,西南联合大学教授闻一多也在同一城市遭特务多人狙击身亡;同行的其子...
《洪秀全“密诏”杀杨说质疑》之质疑 作者:周衍发 最近,奚椿年先生发表了《杨秀清有过“逼封万岁”的事吗》、《洪秀全“密诏”杀杨说质疑》两篇文章(《江海学刊》1987年第1期,...
《蒋介石日记揭秘》:欺世之“书”与欺世之“辩” 作者:杨天石 拙文《一本大胆作伪的欺世之作》(刊本报2007年1月26日第五版)发表后,《蒋介石日记揭秘》的编著者在几个场合作了答...
《戊戌奏稿》的改纂及其原因 作者:孔祥吉 康有为是戊戌维新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他的《戊戌奏稿》一直被认为是研究戊戌变法的重要史料。尤其是一九五八年中国史学会...
曾国藩所存《李秀成供》稿本考略 作者:荣孟源 前言 曾国藩所存《李秀成供》稿本(下简称《稿本》),曾家宣传为李秀成亲笔所写,秘不示人。湖南解放时,曾约农将《稿本》窃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