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的干支记录十分完整,在甲骨文中有全部甲子,60个一个不缺地依序排列,如图一所示,其释文为图二。这样的排列与后来的汉字排列完全一致,从右到左,上下竖行,而不像今天...
展览现场,观众利用VR技术体验壁画。资料图片 两年前,杂志编辑颜竹和几个喜欢壁画的朋友在互联网电台喜马拉雅开了一档名叫壁下观的节目,定期聊他们看过的壁画。4月中旬开始,...
马家浜文化是环太湖地区目前已知的最早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1975 年,吴汝祚先生最先提出了马家浜文化的命名,1977 年夏鼐先生建议使用马家浜文化的名字,之后逐渐得到学术界的...
全文阅读 公元前1920年溃决洪水为中国大洪水传说和夏王朝的存在提供依据 (作者:吴庆龙 赵志军 刘莉等 原文刊于:《中国水利》2017年第3期)...
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陕西省乾县章怀太子李贤墓前甬道东壁出土,共绘有六位仕女。揭取时将其分割成了两幅。其中左侧的三位仕女,从左至右,第一位头梳高髻,身着小襦,帔...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迵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唐代诗人李群玉在他的《石渚》一诗中,描写了江南道潭州(现长沙市)治...
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1974年发掘的陕西省西安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懿德太子李重润,唐中宗长子,墓葬位于唐高宗和武则天乾陵的东南隅,是乾陵陪葬墓之一。其墓道从第三过洞...
早期人类因环境、气候的差异创造了不同的神灵和信仰,再由各自的信仰支撑起族群的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考古学家从不同族群祭祀活动中礼器、乐器使用的区别和演变,可以分析出...
在贵州考古历程中,贵安考古具有独特性、唯一性、代表性和典型性特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954年,随着羊昌河水利灌溉工程建设,贵州老一辈考古工作者在羊昌河两岸发现大量汉墓,后...
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1976年发掘的陕西省礼泉县昭陵陪葬墓李震墓第三过洞东壁出土,李震为李勣之子,曾任梓州刺史。侍女脸颊丰满泛红,身穿蓝色圆领窄袖襦、红色条纹裙,下...
唐乾封元年(公元666年),1989年发掘的陕西省礼泉县韦妃墓第一天井东壁出土。高114厘米,宽176厘米。为两个胡人牵着一匹白马,白马体型壮硕,大口长鬃,当为西域马种,一着红色圆...
摘要: 通过对位于黄河上游甘青交界处官亭盆地的喇家遗址及其周边地区一些地质现象的观察,发现当时该地区发生了以黄河异常洪水和地震为主,并伴有山洪爆发的群发性自然灾害,...
汉字中的数目字,在甲骨文的基础上逐渐演变,最后固定下来,形成了长期使用而规范的写法。两周时期,甲骨文、陶文、铜器铭文中都发现有数目字。陕西周原岐山凤雏遗址出土的甲...
日前,张献忠沉银水下考古发掘在业界颇受关注,其出水文物数量之多、等级之高、种类之丰富,对研究明代政治经济以及军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历史信息。而另一方面,也让水下考古...
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2004年至2005年发掘的唐嗣虢王李邕墓出土,李邕是李渊第十五子虢王李凤嫡孙,其墓葬位于陕西省富平县杜村镇北吕村西北,为唐高祖李渊献陵陪葬墓,侍女...
古代数学中用到的画图工具有规矩。规是画圆的,矩是画直线和方的。在汉代的石刻造像中有伏羲氏手执矩,女娲氏手执规的图像(图一),反映了规、矩的形象。规的形状如图(图二...
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2004年至2005年发掘的李邕墓出土,李邕是李渊第十五子虢王李凤嫡孙,其墓葬位于陕西省富平县杜村镇北吕村西北,为献陵陪葬墓。马球图位于其墓葬前甬道...
算筹是古代进行数学计算的工具。还叫策、筹、算、筹策、算子、筹算等。它是一些像筷子那样的小棍状物,大多用竹子制作,也有铁、骨头等质料。用它摆出数字,就能进行计算。算...
青海民和喇家遗址环境考古座谈会,2004年4月16日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召开。座谈会由考古所第一研究室和考古科技中心合办,特别邀请在京的有关地质地貌环境和地震方面的专家参加。...
1971年至1972年发掘的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李贤为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皇帝第二子。他的墓葬位于乾陵东南约3公里处,为乾陵陪葬墓之一。在其墓道东壁绘有规模宏大的狩猎出行图。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