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海防发展的过程中,元代处于一个由内向外的重要转折时期。元代中后期,倭寇的海上入侵则使沿海的防御进一步加强,启明代抗倭之先河。现有涉及元代海防研究论著中,...
编者按: 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最悠久的优良传统。“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是历代史家念兹在兹的立身、立学之本,是中国史学不断成长、持续繁荣的源泉和...
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之后,铁路逐渐成为工业革命的象征之一。鸦片战争后,列强开始觊觎中国的路权,不断威逼利诱清廷自建铁路,以期从中取利。朝廷官僚体系内部...
编者按: 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最悠久的优良传统。“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是历代史家念兹在兹的立身、立学之本,是中国史学不断成长、持续繁荣的源泉和...
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经过投票评选,20个项目从36个初评候选项目中脱颖而出,进入终评。 入围的20项考古发现来自14个省区市,地域分布比较...
研究唐代各项制度,《唐六典》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典籍文献。经过陈寅恪、严耕望、汪篯、陈仲夫、吴宗国、张弓等几代学者的接力探索,学术界已很少生硬地将《唐六典》直接视为唐...
研究唐代各项制度,《唐六典》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典籍文献。经过陈寅恪、严耕望、汪篯、陈仲夫、吴宗国、张弓等几代学者的接力探索,学术界已很少生硬地将《唐六典》直接视为唐...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以数千年大历史...
新华社郑州4月12日电(记者桂娟、李文哲)“这具保存较好的人骨,形如‘坎’字的甲骨文。像这样呈跪姿,且可与甲骨文中的字形对照上的人祭现象实属罕见。”柴庄遗址发掘项目负...
内容提要: 从1918年加尔各答大学开设以东方学①研究为导向的汉语课程至今,印度汉学研究已历经百年发展,其间交织着世界历史中的中国移民潮、大国关系以及地缘政治等复杂因素...
《新民意报》是五四运动之后创刊于天津的一份反帝反封建、反对军阀专制,宣传新思想,表达民众意愿的进步报纸,受到进步人士和广大青年的普遍欢迎。 周恩来协助马千里等人创刊...
戴逸先生是中国清史学科开创者之一。2002年8月,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正式启动,戴逸先生担任《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为该工程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付出巨大努力。目前,清史工程...
摘要: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语文学被人文主义者视为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19世纪语文学随着学科专业化成为专门学科,并在德意志地区成为显学。20世纪初傅斯年留德期间曾受到语文...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商人与商会组织曾经是经济与社会变迁的主导力量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商会逐渐进入国内学者的研究视野,商会史研究作为相对独立的学术领域开始形成。经过...
中新网温州4月7日电(见习记者 周悦磊 通讯员 庄千慧)近日,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萧江镇潘家汇村发现一古渡亭遗址,遗址内保留有刻于清代乾隆、道光年间的两方古碑等遗物。 据碑文...
编者按: 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最悠久的优良传统。“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是历代史家念兹在兹的立身、立学之本,是中国史学不断成长、持续繁荣的源泉和...
新华社郑州4月6日电(记者桂娟 李文哲)已发掘4000平方米区域内,发现多处集熔铜、浇铸、打磨加工为一体的独立铸铜作坊,并出土一批大型商代晚期青铜礼器和铸造陶范、陶模。考古...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族史研究工作全面展开,民族史学界在资料整理、深入调查、研究专题、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进入新时代以来,民族史研究迎来发展新阶段,学界近...
民间家书是中华民族一个个家庭生动活泼的社会生活的原始记录,是中华民族大历史与小历史交相辉映的厚重史料。抢救性收集民间家书,通过科学保管、系统整理、展览展示、编辑出...
《河南史纲》 程有为 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 刊行 “不到河南,就不了解中国”“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是谈起河南历史时常引之语。河南如何一路走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