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园即神的超越超越状态,亦即潜在于本初之前的一切(亚当、夏娃和蛇)的原始状态。对果子的品尝引起欲望亚当也因而进入造物界;他越吃,就越想认识自己。品尝果子给了亚当善恶知识,这意味着他知道了。 有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区别;他想要有意识(以便知道)。 在美赫巴巴的著作《神曰》里,亚当的这个欲知欲望,被称作原始冲动(Lahar):“我是谁?”《神曰》这本书是献给蛇——幻相——的,因为没有那个蛇,亚当就不会获得意识(那个蛇在印度教里叫做Shesh Nag)。亚当从乐园里被放逐,象征着“冲动”的力量,整个造物界的运动力量;那个力量叫做pasara——扩展,它不断地扩展开来——运动着。 亚当进入造物界的目的,是为了亲证他是谁,但离开欲望,他就做不到;那个欲望叫做“业相”。从那个原始的“欲知愿望”里产生了无数的欲望,业相,它们构成了造物界中万人万物的虚假意识。 起初,亚当和夏娃赤身裸体,这表示他们无业相,但没有业相,就不会有意识的发展。夏娃渴望亚当,亚当渴望知识之果。没有“欲知”的渴望,亚当就不能证悟自己——果子乃是其“欲知”的起因。 他吃了果子,感到业相的掌控,从而渴望更多。而要认识大我,则需要时间——漫长的进化、转世和内化过程。亚当的犹豫,即欲望冲动在海洋里的骚动,它发生在任何的显现之前。 在希伯来和基督教传统中,这个故事被说成是,亚当吃了禁果之后,被一个暴怒的神逐出了乐园;但它的意义却丢失了。事实上,无限的无意识离开了超越超越,而进入了造物界,这都是因为它自己的欲望——要获得意识的欲望。 神的暴怒等同于撒瓦斯瓦被娲坤氏弄醒时,所爆发的怒火。在伊斯兰教传统里,也讲了同样的故事,但那里,却是撒旦(而非夏娃)引诱阿丹(亚当)吃禁麦,因此,神把阿丹逐出乐园。 亚当即第一个人,正是他第一个证得自己是神(亚当就是那个淘气的小鸡,那个逐一吃尽错东西,最后吞掉自己的至古者)。夏娃跟着亚当走出了乐园,她跟出来,因为她是他的影子(正如气体跟随小鸡那样)。当夏娃对亚当说:“吃这个!”的时候,则等于“想象”对小鸡说:“吃掉你想要的一切!”就这样,亚当和小鸡都被骗了,但是,为了知道知识是知识,无知是无知,这个欺骗则是必要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