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期间魏延多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一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因而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 诸葛亮死后,魏延要留下来继续同魏军作战,但是诸葛亮已经做好了部署,安排杨仪率领大军撤回蜀国。魏延的主张得不到实行,愤然之下自己率领大军先行出发,沿途烧毁依山而建的阁道,据守褒谷口,派兵迎击杨仪。等杨仪的部队赶来,以诸葛丞相的丧事责难他,结果是得不到众人的拥护,部众散尽,最后被马岱所杀。死后,被灭三族。 灭族是大罪,只有叛国投敌或篡权谋逆才会受到这种极刑。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三国演义》把魏延说成是叛贼,还说他“脑后有反骨”,天生就是一个贼骨头。当他拒杨仪不成时,曾经说过要投奔魏国。不仅如此,杨仪事后不如意,落魄时也说,若“全师投魏”,还会是这般寂寞潦倒吗?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魏延和杨仪都有叛国投魏之心。只不过由于诸葛亮早就料到魏延会反叛,因此做了周密的安排,让马岱留在魏延身边,还给了杨仪“精囊妙计”,当魏延真正造反时,马岱将魏延斩于阵前。 诸葛亮临终前做了撤兵部署,安排魏延断后、魏延先于杨仪南归,沿途烧毁阁道,褒谷口拒敌杨仪、魏延又的确是马岱所杀、杨仪上书皇帝,魏延谋反,刘禅在成都也做出了应急部署、魏延死后被灭三族,这些史实和小说又是高度重合,这让我们不知道该如何看待魏延之死。由于《三国演义》读者众多,很多人只知道小说中的情节,不知道也不愿意相信历史上的真实,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真实的魏延之死呢? 首先,要弄清几个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