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南北朝时著名文学家。他自幼随父亲庾肩吾出入于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文学风格也被称为“徐庾体”。后奉梁元帝之命出使西魏,在此期间,梁为西魏所灭,北朝君臣一向倾慕南方文学,庾信又久负盛名,因而他既是被强迫、又是很受器重地留在了北方。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 虽然庾信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但却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这个时期他创作风格发生了较大变化。由南入北的经历,使庾信的文学成就达到了“穷南北之胜”的高度,既吸收了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的修辞技巧,又接受了北朝文学刚健的文风,是南北文学互相借鉴、融合的典范,为唐代新诗风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即所谓的“庾信文章老更成”。而以抒发乡关情思的作品的成就最高,代表作是《咏怀》二十七首。 庾信后期的创作,虽谓“老成”,但早年那一种风格,并没有抛弃。他同北朝显贵唱和的诗,依然是雍容华贵,且多艳情成分。另有《题画屏风》二十五首,也以精巧见长。题画诗在此之前极为少见,故这一组诗在题材的开拓上有值得注意的地方。诗的特点,是善于运用山水诗的手法,把画面的内容同想象结合,既不脱离画面,又富于自然的生趣。这启发了后代常在画上配诗以扩充欣赏内涵的风气。不过,在庾信后期创作中,最受重视的,是与前一种风格很不相同的自抒胸怀与怀念故国之作。庾信的性格,既非果敢决毅,又不善于自我解脱,亡国之哀、羁旅之愁、道德上的自责,时刻纠绕于心,却又不能找到任何出路,往往只是在无可慰解中强自慰解,结果却是愈陷愈深。所谓“情纠纷而繁会,意杂集以无端”(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使得诗中的情绪显得沉重无比。《拟咏怀》二十七首,就是这一类诗的代表。俎豆非所习,帷幄复无谋。不言班定远,应为万里侯。燕客思辽水,秦人望陇头。倡家遭强聘,质子值仍留。自怜才智尽,空伤年鬓秋。(《拟咏怀》之三)。杜甫曾经评价道,“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出自《咏怀古迹》第一首),最能说明庾信晚年的风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