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2月,新四军在南昌完成集结整编。全军1.03万人,编为4个支队:第1支队司令员陈毅,第2支队司令员张鼎丞,第3支队司令员张云逸,第4支队司令员高敬亭。改编结束后,新四军开赴前线敌后开展抗日战争。 应该说,新四军成立之初,军长叶挺和副军长项英的合作是较为默契的。当时,蒋介石通过“点验”等方式,千方百计限制新四军的发展。叶挺利用与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旧交,通过了“点验”。叶挺还到海外购买军械器材,新四军团以上干部的望远镜,都是叶挺从香港买的。叶挺还通过妻子李秀文,将其父母的养老金捐献出来,加上募捐款购买了3600支崭新的德国造驳壳手枪和20多箱子弹。 在皖南岩寺时,项英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上,向大家介绍叶挺:“要很好地尊重和服从叶军长的领导,叶军长是北伐名将,有丰富的军事指挥和治军经验,希望大家要服从叶军长的命令,听从叶军长的指挥,努力完成作战和各项任务”。 然而,在新四军中,虽然名义上军长是叶挺,副军长是项英。可是,由于叶挺不是党员,不好参加东南局、新四军分会的会议,这就无法参与新四军的决策。据在叶挺身边的老新四军说,叶挺知道他们在开会,只能在自己房间里踱步徘徊——我们由此可以想象那时候叶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身为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分会书记的项英对此自然很清楚。他有时候会邀请叶挺列席会议。可列席毕竟是列席,始终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 为了改变“有职无权”的现状,1938年6月,叶挺到武汉面见周恩来,建议在新四军成立一个委员会,以便共同商议处理一切军政问题。周恩来汇报到毛泽东、张闻天处,毛泽东、张闻天回复,“同意组织新四军委员会,项为主任,叶挺为副之。” 新成立的新四军委员会,依然由项英主导。而且在很多时候,并没有发挥职能作用。叶挺还是处于“坐冷板凳”的尴尬局面。为此,1938年8月,当项英离开新四军到延安参加六届六中全会时,叶挺致电毛泽东、周恩来、项英等,请求“带两个营”,到前线去。可这个请求没有得到批准。 于是,叶挺致电长江局,要求辞去新四军军长职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