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历史上各个朝代相比唐朝争夺地位的斗争,康熙的儿子表现得最为惨烈、最为尖锐、最为复杂。这种斗争一直可以延续到清朝末年。在写《雍正王朝》的时候,反映的这段历史事件就是真实的。 康熙有36个儿子,活下来的有24个。康熙晚年,产生了中国封建社会任何一个王朝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接班人问题。选谁做下一代皇帝,成了政治斗争的核心问题。 康熙两次废太子。第一次废太子的时候,在承德发生这样的事情,太子偷偷去看康熙的动静,因为他感觉到自己的位置不稳了,然后偷偷和康熙的妃子见面,在书中,我设计了郑春华这个人来表现这段故事。康熙在废太子的诏书中说“疑有鬼物凭附”,那是因为有些比较暧昧的事情不好直接说出来。 康熙废太子以后,一群人都起来了。原来只有太子一条狗,现在变成一群狗来咬。康熙下了一道圣旨,让大臣推举太子,选出谁,谁就是太子。结果,选举的情况大出康熙意外,按照他的想法,这个太子再不争气,太子毕竟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是你的老领导,怎么说,你们也该给太子一个面子。他本来只是想教训太子一下,借着百官推举,找个台阶下。谁知选出的是八爷(康熙的第八个儿子),几乎全部的人都选八王。康熙看到这种情况,把所有的奏折都留下,不表示自己的意思。他在想这个事情该怎么办呢?原来说大家选谁谁就是太子。但是他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个情况。康熙到第七天接见大臣的时候就变卦了,开始追查投票有没有舞弊的行为,结果查到了上书房的大臣马齐。据说,马齐在自己手心里写一个“八”字,见到谁,就把手伸开给人看。但是,如果八王平常是一个无所作为的人,临时招人拉票也是没有用的,由此可见八王早有预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