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简介: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甲骨文其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800多字。 商代甲骨文: 商代甲骨,一种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的殷墟里的殷商时期的文字遗物。 甲骨文是目前见到的最早而且较系统、成熟的文字。其形成于殷商时期。较更早期的陶文及刻在甲骨上而得名。因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的殷墟里,故又称“殷墟文字。”系由清末金石文字学家王懿荣在作为中药的“龙骨”上首先发现,并确定为汉文字的。因其所刻内容多为占卜、祭礼等,故又称卜辞。甲骨文是用比较类利的刀具契刻于坚硬的龟甲、兽骨上的,因而其特点突出,笔画以直冲的横直斜线为主,间有曲弧线。笔画瘦直,刀锋毕露。对称是甲骨文字结字的特征,如中、羊等。同时其形体不够固定,笔画有多有少,写法也有正有反,如:趾写成或,虽然结字较方正整齐,但其行文程式不一,有时依刻纹路而变,而且笔画直硬,方笔居多。 此甲骨文为商代(公元前约十二——十一世纪)遗物,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成熟文字。它是用刀直接刻在甲骨上的。字形大小不一,分行布白自然,疏密得当,错落有致,放逸得当,严整娟秀。刀法亦有方圆肥瘦之别,各字随物异形,纯朴和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