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飞机在航空母舰上安全降落,这个国家趟过不少血坑,打开了很多脑洞 拉住以后,就等于说第一次漂移成功了,这是世界上第一次驾驶陆基战斗机在航空母舰上降落。 过了几天以后,他说我再试试,结果降落的时候呢,撞落了一部升降机,但也算成功了。但是到了第三次,飞机的轮子直接撞到了甲板上,飞机在军舰上翻出去了,直接机毁人亡了。 说实话,飞机起飞是比较容易的,直接从舰艇上飞起来就行了,但是降落就很困难。一不小心,就可能出事故。出了事故死了人,英国就说得停下,赶紧停下,咱们得想想原因是什么,是邓宁技术差,还是咱们的装备有问题?这决定着咱们下一步的目标是提高飞行员技术,还是改进航空母舰装备。英国人脑子还是好使的,他们要从科学角度去考虑下一步要做什么。 竞技神号航母 我们今天回头看,很清楚路应该朝哪走,但当时英国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前面根本没有路。邓宁死了,如果继续重复这种试验,第二个邓宁会不会死呢? 有些人,掉进了一个坑,吃了一次亏之后,就会擦干身上的血迹,擦干失败的泪水,咬咬牙,跺跺脚,就往前冲锋了。但有些人,掉坑了,不长记性,结果一回头又掉进坑里头了。 英国人后来总结道理,说这个装备可能有问题,飞行甲板太短了啊,起飞降落都用这个甲板,怎么行?后来干脆把后边的主炮弹和桅杆全拆了,前面搞了一个飞行甲板,专门用来起飞,后面搞个更长的飞行甲板,专门用来降落。于是“暴怒号”又被改装了下,弄成了前后起飞降落两个区域,中间是舰桥、烟囱这些玩意儿。 弄好了之后接着试验,舰艇开到最高速,大概是25节以上,这时候如果是顶风行驶状态,飞机唰~ 一家伙就开起来了,但是降落的时候还是有问题,航空母舰保持航向,保持航速,飞机就是降不下来。后来研究说,是因为飞行甲板中间夹着烟囱、舰桥等一堆建筑物,烟囱冒的黑烟经常会向飞机降落区吹,那飞行员就看不清楚甲板了。 还有个原因是,70多米的前甲板,没有任何遮挡,海风吹到中间舰桥和烟囱所在的地方后,这些建筑物容易阻挡气流,形成湍流。什么叫湍流?局座说他原先住了一幢楼的二十多层,冬天的时候,明明刮的是西北风,结果等局座走到楼下,西北风吹来之后,撞到前面楼上,然后又返回到对面楼上,在楼群之间转圈,这就是湍流。在舰艇上出现这种情况,飞机不就危险了么,很容易被弄到海里面去的。 后来研究着研究着,大概在1922年到1925年的一战和平时期吧,就想着看能不能把“暴怒号”改个前后贯通,一马平川,中间没有遮挡的飞行甲板。烟囱放在右边,我们现在看到的右舷舰岛,就是这么逐渐形成的。 这基本上奠定了航空母舰以后发展的一个大致的思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