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生曾扩情 尽管十一师困兽犹斗,却难敌红军之奋勇。这一役,素称蒋介石之嫡系,而陈诚靠之起家的十一师只逃走不过一个团的兵力,师长肖乾被击伤,黄维坐着担架逃出了根据地,五个团长被打死了四个。 陈明仁又一次看了陈诚的笑话,讥讽其为“猪头将军”,认为陈诚根本不了解红军的作战方法和特点,总是凭匹夫之勇,根本不是林彪的对手。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一仗,在国民党军队中震动非凡,许多人都说,林彪能啃下十一师,那就打遍天下无敌手了。所以,在第五次“围剿”中央苏区战役前,蒋介石在庐山举办军官训练团,专门对林彪的战术特点作了研究。 蒋介石认为,林彪与红一方面军另一主力彭德怀的红三军团是完全不同的作战风格,红三军团打的是气势,如同泰山压顶,慑人心魄。林彪则不然,打的是巧仗,“林匪狡猾无比,爱迂回,善穿插,不作正面硬拼,静如处子,动若脱兔。诸位与其作战,切记要多动脑筋。” 红军到达了陕北,林彪却坐了冷板凳,蒋介石以为有机可乘,没想到平型关一战,林彪成了全国性知名人物,于是他改变策略,对林彪进行“捧杀”。 1935年10月,随着红军主力的撤出苏区,宣告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蒋介石侥天之幸,利用中共内部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利用毛泽东被剥夺了领导权,利用红军的战略失误,终于赢了这一仗。他不敢大意,随即调动几十万大军,对红军围追堵截,企图一鼓歼之,永绝心头大患。 这仗一开始打得颇顺利,谁知中共遵义会议召开后,毛泽东又重新走上领导岗位,红军立马恢复了昔日雄风,林彪也像过去一样充满了灵气,他的红一军团充当起突围的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当者披靡,巧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扬威直罗镇。处处都有红一军团的身影,都有林彪的身影。 说来也蹊跷,红军到了陕北后,林彪的名字突然在他案头的战报上减少出现的频率,直到抗日战争炮响,才又看到林彪身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