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炮击金门逐步发展为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10月25日我军又宣布:每双日我军不打炮,逢单日为我军炮击日。此后,军事斗争形式又演变为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半停半打。1959年1月3日,金门敌炮兵突然向大嶝岛开炮,使山头村托儿所被打死31人,伤17人。毛泽东得知后大为震怒,下令对金门守军实施第7次大规模炮击。7日下午2时我前线炮兵全部开火,共发炮弹2.6万余发,击中对方炮阵地12个,观察所15个,毙伤敌100余人,严惩了蒋军。 自1958年9月7日以后,我国政府对美国侵犯我国领海、领空不断发出严重警告。到1960年5月25日,我国外交部已提出第100次警告。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置之不理,还决定在6月17日跑到台湾来支持蒋介石。 中央军委决定在6月17日和6月19日艾森豪威尔到达台湾前夕和离开台湾的两个时节进行炮击示威,炮轰瘟神。1961年8月以后,为了稳定台湾形势,我军不主动炮击金门了,只打一些宣传弹。至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美国政府与台湾断交并撤军。我国防部长徐向前当天发表声明,决定停止对大小金门的一切炮击。炮击金门这场战斗,从开始重拳出击,到“打而不登,封而不死”,再到双日不打单日打,停停打打,半停半打,一直都是由毛泽东亲自决策、导演、指挥的,甚至《告台湾同胞书》、国防部长命令都出自毛泽东的大手笔。最高统帅巧妙地将军事斗争、政治斗争与外交斗争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成功地把握了战争的发展方向,稳操战争主动权,既严惩了蒋军,又挫败了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扞卫了国家的主权与尊严。担任福建前线指挥员的叶飞上将赞扬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说:“美蒋完全被毛主席高明策略牵着鼻子走,打炮也变成了美蒋我三方之间一种特殊的对话,一种不在谈判桌上进行的谈判。这真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观。”又说:“毛主席决定不拿下金门,现在看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留下一个‘对话‘的渠道,后来讲‘三通‘,其实福建前线和金门间早就用多种特殊的形式‘通‘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