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战术,后世称之为“围点打援”,太原保卫战就是中国战争史上最为经典的围点打援战役。 金兵围太原,为防宋军增援,同时分兵将太原外围的险隘一一扼守。由于粘罕分兵守住了雁门关(此雁门关非代州北的雁门关,而是宪州雁门关。在州东南六十里,属天池县雁门乡。其关东临汾水,西依高山,接岚、朔州。这个雁门关正处在汾河通岚、朔的大路上,紧锁着太原西北向的汾河河谷段要道,是太原北去岚、朔通道上重要的军事据点,屏卫着太原盆地),孙翊无法,只得绕行宁化、宪州,出天门关(今太原北东关口村附近,是太原通往岚朔的另一重要通道),赶至太原城下。 粘罕率军以逸击劳与孙翊所部宋军战于城下,太原城守张孝纯不顾孙翊哀恳,非但没有出城接应,反而闭门不纳,托词“贼已在近,不敢开门,观察可尽忠报国。” 见张孝纯不为所动,孙翊只好返身复战。最终因众寡不敌,壮烈殉国。 孙翊率军勤王,有手下人建议:朔州离云中近便,粘罕既起大军南下,老巢空虚、守军多是老弱病残,如果与府州折可求合兵一处,间道倍行,直趋云中,金人势不能挡。粘罕如果回军,与太原宋军前后夹击,令金兵首尾不能相顾,或者可以成功。 这一招“围魏救赵”之计如果实施,就算是不能击败金兵,但至少会打乱金人南侵的步伐,粘罕势必分兵救援云中,如此一来,太原之围自解,孙翊、折可求再于途中设伏,大败金兵极有可能。 “致人,而不致于人”是《孙子兵法》中调动敌人,争取战场主动性的兵家精髓。如果孙翊这样去做,历史势必会改写。可恨的是,孙翊枉称名将却不知“用兵之道、知变为大”的道理,踌躇再三道:“此策固善,奈违君命!”孙翊没有采纳这个计策,宋军失去了一个扭转战局的良机,靖康之耻再也无法避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