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疆域 1098年的平夏城决战,章楶综合多种防御手段,步步为营,不但打退夏军的猛烈攻势,还深入西夏境内攻击,大获全胜。此战之后,宋夏战争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北宋手中。章楶后来升为枢密副使。 范仲淹、王韶和章楶等人是北宋文官统兵的佼佼者,但自从文人建功边疆成为潮流以来,良莠不齐,出现了不少名不符实、夸夸其谈的文官,徐禧就是其中之一。《宋史》记载,“禧疏旷有胆略,好谈兵,每云西北可唾手取,恨将帅怯尔”,徐禧以高谈阔论赢得神宗信任,后者派其赴鄜延路。徐禧目中无人,攘夺路帅沈括之权,更将意见不合的副帅种鄂排除在军事行动之外。 徐禧在三面绝崖、无水源之地修筑永乐城,该城难守易攻。西夏三十万大军进攻,徐禧先是兵败城下,后被敌军重重围于城中,沈括援兵受阻。永乐城破,徐禧与数百名将校战死,20多万士卒役夫阵亡。有种说法,种鄂因为私人恩怨,没有派兵救援。但实际情况是,种鄂手下仅有三千人,还要守卫延州,不能冒险分兵救援。 文帅与武将比较 北宋一朝与辽和西夏的战争冲突不断,虽有重文轻武之倾向,但统治者对武将的作用有着清醒认识。社会地位上文官高于武官,但武官戍边作战的高风险得到了补偿,同级别武官的俸禄一般都高于文官。对有志于战场杀敌、建立军功的文官,北宋提供了文转武职的通道,对于以谋略和治理见长的资深文官,开创了经略安抚使制度。绝大多数经略安抚使由文官担任,是一种以文驭武的制度设计,既能保障边防军务的统一指挥,又能以文臣节制武将,防止武将拥兵自重、犯上作乱。 北宋疆域 北宋文官参与军事对仕途升迁也大有好处。范仲淹、王韶和章楶都以军功升到枢密副使,甚至更高。武官也有人做到枢密副使乃至枢密使,比如狄青,但这是极少的个例。 从统帅类型来看,文官或者文官出身的武将与纯武将相比,更多元化。传统武将的理想类型就是狄青这种,既能战场指挥,又深富谋略,所谓智勇双全者。大多数文帅个人武艺不及武将,但武艺高强并不是对统帅的要求。文官中战役指挥、战术和谋略运用与狄青相当者不乏其人,军功最高者就是王韶和章楶,其他还有柳开、张齐贤和苏缄等人,王韶也是少数可以领兵上阵的文官。儒帅中更有范仲淹这样的军事家,其军事实践和思想对北宋对夏战略影响至深。 宋夏战争已不是纯粹的军力较量,更是综合能力的比拼。妥善处理与吐蕃部落的关系,巩固治理边区,也是对统帅的重要要求。文官里王韶颇善经营治理,可谓文武双全,种世衡则善于笼络人心,能收服羌人。进筑城寨也是北宋对夏整体战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种氏三代中都有长于此技者。当然对军事统帅而言,最核心的要求仍是指挥作战的能力。终北宋一代,出于对武将的猜忌、限制和防范,统治者以文驭武,以文臣部分替代武将,承担戍边拓土之责。固然有平庸无才和纸上谈兵者滥竽充数,但北宋诸多儒帅文将不仅战事指挥、谋略运用上不输武将,更在军事思想、战略规划、治理经营、处理民族关系上大放异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