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军史 > 古代战争 >

抗日战争出了多少汉奸?汉奸是怎么炼成的?(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大致说来,如果一个民族在战争其间,出现了大量以本民族对抗的所谓“卖国贼”,这就意味着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出了问题——换言之,这个民族是否有一个民族的核心凝聚力和精神支柱的问题。如果有这样一个核心凝聚力和精神支柱,在民族危亡之际,国人就会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共御外侮而不屈;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凝聚力和精神支柱,国人就会分崩离析,认贼作父,甘愿当亡国奴,甚至当卖国贼。这个所谓心凝聚力和精神支柱既包括了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价值理念,也包含着现状的政治、经济、社会形态给国人的影响。
    原本中华民族并不缺乏爱国的文化价值理念。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有国家和民族的观念,国家和民族认同是中国人的基本道德信条和行为准则。自从夏商周以来,中国国家形态初步形成,中国人就坚持国家正统和国家一统的理想,不但“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而且华夷之区隔是很强烈的,在民族遭遇外侵的存亡之际,总有无数可歌可泣的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满江红》词云:“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陆游《示儿》诗云:“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都表达了这种强烈的爱国精神。
    然而,独裁统治,吏治腐败,人民生活水平极端低下,造成社会离心力的加剧,使政府缺乏亲和力和号召力,为汉奸思想的流行打开了通道——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中华民国建立后,并未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安定和幸福,相反是军阀混战,人民涂炭,外强凌辱,国运日衰。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开始了并吞东亚的“圣战”。抗战一开始时是个什么情况呢?据迟浩田将军回忆,日军对我根据地进行扫荡,八个日军士兵五支步枪,一挺机枪,赶着一个县城数万军民弃城而逃。于是,连汪精卫,那个当年在同盟会时刺杀满清摄政王被捕后写下“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具有强烈民族气节的人物,都当了中国最大的汉奸。
    在抗战前后,不但一般社会成员好多对国家的观念模糊,就是当时的统治集团和军事集团,由于利益的不同,对国家的认同也是有诸多复杂的情况。从国民党来说,先是“九一八”坚决不抵抗,将东北拱手相让给日本;后来是公开宣扬“攘外必先安内”,坚决要先消灭共产党和红军;后来在张学良、杨虎城兵谏后,蒋介石同意了与共产党联合抗日,但也搞了不少磨擦,甚至发动“皖南事变”,同室操戈,要消灭新四军;汪伪政权成立后,蒋介石也没有中断和日本的暧昧的谈判。从共产党来说,也在抗战中奉行保存实力、发展壮大的方针,毛泽东怒斥彭德怀发动百团大战“是暴露了共产党的主力”,引来了日军对八路军的围剿。以后八路军、新四军基本是在敌后搞游击战,抗战胜利后,共产党的军队从红军仅剩的三万人,发展到百万之众。
    要之,政治不清明,经济不发展,社会不安定,必然会造成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国家认同趋弱——这就是抗战中,汉奸大量涌现的根本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